2001年1月22日(农历腊月初八),是中国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腊八节。杭州佛教协会会长、灵隐寺监院释光泉今天告诉记者,今年灵隐寺腊八节施粥二十万份,规模之大在中国目前还是空前的,“宗教场所在配合政府完成旅游功能外,不能忘记自身的教化功能。”
追本溯源:腊八施粥始于南北朝 腊月就是农历12月,根据古书记载,在中国远古时代,“腊”本是一种祭礼。在商代,每年人们用猎获的禽兽举行春、夏、秋、冬四次大祭,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以祈福求寿,避灾迎祥,其中以冬祀的规模最大也最隆重,称腊祭,农历十二月也就称为腊月,举行腊祭的那一天就是“腊日”。从先秦起,腊日都是当成“年节”过的,只是时间并不固定在腊月初八。直到南北朝时,才将农历12月初8固定为腊八节。 腊八节的主要活动就是吃腊八粥。关于腊八粥的传说也很多。据《佛本行集经》介绍,释迦牟尼出家前,曾尝试过6年的苦行,不但毫无收获,反而身心疲惫
,于是放弃苦行,接受了牧羊女奉献的乳糜,在农历12月8日,终于走向以智慧解脱正道。 自从佛教传入我国,“腊八粥”也同时传入中国,宋代民间已开始流行吃腊八粥了。至清朝,吃腊八粥更为普遍。每年农历12月初八,皇室就在雍和宫内万福阁等处,大锅煮腊八粥,并请来喇嘛僧人诵经。 另有说法,腊八粥是从“打斋饭”发展而来的。古代寺僧用箩筐沿门乞食,挑回寺内。食之有余,则将饭菜晒干收藏。到腊八节早上,用以制成粥,回报信施者,并为之祝福。故而,民间有“千年冷缸饭,一日腊八粥”之说。
灵隐寺:施粥20万份居中国之最 清代诗人李福曾作《腊八粥》诗,“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糁入。用以供伊蒲,藉之作功德”。因此腊八粥又称为七宝五味粥。吴曼云《江乡节物词·小序》云,“杭俗腊八粥一名七宝粥,本僧斋供,今则居室者亦为之矣”,可见杭州很早就有在腊八节吃腊八粥的习俗。 释光泉告诉记者,灵隐寺今年有2000名义工参与烧粥,“今天已经赠送1000份给香客,明天还将有十万份要赠送。此次灵隐寺腊八节施粥二十万份,规模之大居中国之首。” 由于释迦牟尼在这一天成道,因此寺院每逢这一天都用米、豆等谷物和枣、粟、莲子等干果煮粥供佛。多年来杭州灵隐寺一直在腊八节这一天施舍腊八粥,今年更是大手笔重金购买质优的桂圆、白果、莲子等原料。
施粥目的:教化比金钱更重要 “在今天少有人还会因为吃不饱饭而饥肠辘辘,但施腊八施粥的意义依然存在。”释光泉表示,灵隐寺施粥既是为了向信众传送吉祥,同时还要更好的推崇传统民族文化。“当前西方文化正潜移默化进入中国,这本无可厚非。我们也有民俗,要好好保护它们。俗文化作透了,就是大俗大雅。” 释光泉认为,隐寺如此大规模的施粥不仅为了纪念传统节日,是要让更多的人体验到佛教的慈悲精神。“在经济的浪潮下,教化信徒比金钱更重要。以后杭州灵隐寺将会在更多的节日里推出免费门票活动。” 据悉,从
明天开始杭州六大寺庙开始免票施粥,举行腊八“祈福法会”,祈祷国泰民安、社会和谐、人民幸福,以进一步展示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及东南佛国的人文魅力。<script>media_span_url('http://www.chinanews.com.cn/sh/news/2010/01-21/2085634.shtml')</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