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认知里,古人造反一般是为了功名利禄,靠性命拼出一个前程给子孙后代留份家业,这是人之常情,可是在明朝却有这么一个奇人,帮助主子造反成功后,却什么也不要,简直让人匪夷所思,这个人就是——道衍和尚。
姚广孝(1335年-1418年)法名道衍,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朝政治家、佛学家,文学家,靖难之役的主要策划者,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黑衣宰相。朱棣登上皇位,论功行赏,道衍功劳第一,朱棣要给他封官,他坚持不要,朱棣只好封他个全国和尚,尼姑的最高领袖——僧录司左善世。后来朱棣立朱高炽为太子时,继续对他封赏,命他须发还俗,恢复俗姓,并赐名广孝,他还是不肯,赐给他良宅美女,他又都不要,平常仍然住在庙里。有事上朝穿官服,下朝仍然穿僧衣,所受银钱赏赐全部赈济家乡,一直到八十三岁病故,也以和尚的礼仪安葬。道衍和尚,不图名不图利,不近女色,没有子女,那么他为什么跟着朱棣造反呢?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道衍潜心钻研各种有用之学,本来想一展身手,但是他可能还在观望或者还没有学成,天下就被朱元璋平定了,等他学成了已经没有这样的机会。
然后他去参加朝廷举行的和尚考试,以求能发现什么异动的机会,直到四十八岁碰到朱棣,敏锐的捕捉到朱棣的野心,而太子朱标性格文弱,朱标的儿子朱允炆更是平庸,朱棣又是藩王大镇,镇守北边,手握重兵,他断定朱元璋死后,会有好戏上演,他感觉到他的机会来了。
朱棣发起靖难之役第三年,姚广孝留守北平,建议朱棣轻骑挺进,径取南京,使得朱棣顺利夺取南京,登基称帝。
明成祖继位后,姚广孝担任太子少师,被称为“黑衣宰相”。负责迁都事宜,一手规划今日北京城布局。
永乐十六年(1418年),姚广孝病逝庆寿寺,追赠荣国公,谥号恭靖。皇帝亲自撰写神道碑铭,并以文臣身份入明祖庙,是明代第一人,也是唯一一人。
这里就有个问题,为什么道衍成功后,一直拒绝做官呢,拒绝荣华富贵呢,辛辛苦苦半生,好不容易辅佐朱棣上了位,却不图荣华富贵,仍然还做他的和尚,那他图什么?
做和尚的话,不造反也不一直做和尚呢吗,为什么还要唆使帮助朱棣谋反夺位,造反风险那么大。后来他的姐姐解开了这个谜。到了老年,道衍苦心作著,写了许多反对先贤的文章,他姐姐有些不解。于是偷看了他的文章。
道衍虽然对先贤有些质疑,但对春秋时鲁国大夫叔孙豹写的“立德”、“立功”、“立言”十分崇拜,视为自己的“三不朽”名言。“立德”,即树立道德;“立功”,即建立功绩;“立言”,即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言论。
道衍和尚追求的就是这种精神价值,道衍不顾一切的努力唆使朱棣造反,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他的才华,他的激情,他的智慧,所有的一切来帮助朱棣,朱棣最后成功也好,不成功也好,结果并不是那么重要,他享受的只是这个过程。功名利禄,富贵荣华对于他来说都是过眼云烟。
版权所有:地藏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