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结缘网

陈兵:如何培养报恩心?

发布时间:2024-10-25 14:09:42作者:地藏网
陈兵:如何培养报恩心?


报恩心、责任心,是做人应有的品性,慈悲心更为佛教所重视,智慧与慈悲,被认为是佛教的两大基本精神,尤为大乘道的基础。

“知恩报恩”,乃佛陀伦理思想的重要法则,被认为是做人应起码具有的道德,《杂阿含》卷四七第1259经载: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园,有一天后夜时听到野狐鸣叫,乃告众比丘:“那只野狐患了疥疮,因痛苦而哀鸣,若有人能为其治疥疮,野狐必将知恩报恩。但世上竟然有不知恩报恩的愚痴之人,连野狐也不如。你们应当学知恩报恩。小恩尚应报答,终不忘失,何况大恩!”《增一阿含经》卷二六佛将不知报恩的“无返复”之人列为“不可疗治”的五种恶人之一。《胜天王般若经》卷一佛教人应“受恩常感,轻恩重报”。《优婆塞戒经》卷二佛教导在家弟子应“少恩加己,思欲大报”。《优婆塞五戒威仪经》说菩萨对布施供养自己的眾生,“应念其恩,若恶心瞋心不念恩报恩者,犯重垢罪。若懒惰不报,犯轻垢罪”。《华严经 #8226;如来随好光明功德品》佛教导诸天子:

汝等应当知恩报恩。
其有众生,不知恩报恩,多遭横死,生于地狱。

星云和尚“人生二十最”有云:“人生最大的拥有是感恩”。

为人所应报答的大恩,据诸经所说,有父母恩、众生恩、三宝恩、法师恩、师长恩、国王恩等。

报恩心与孝顺心密切相关,孝顺,主要出于报恩心。佛陀对于报答父母恩德、恪尽孝道十分强调,认为父母恩重无比,为人子女者无论怎样孝顺也无法报答。《增一阿含经》卷十一佛告诸比丘:
当知父母恩重,抱之育之,随时将护,不失时节,得见日月。以此方便,知此恩难报。是故诸比丘,当供养父母,常当孝顺,不失时节!

同经同卷中,佛告比丘:供养父母与供养一生补处菩萨(候补佛位的大菩萨),皆能令人获大功德,成大果报,“得甘露味,至无为处(涅槃)”。《本事经》卷四佛言人应该对父母“深心尊重,礼拜供养,以敬爱心,亲近而住”。《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二说以上妙珍馐、衣服、房舍、七宝等供养百数婆罗门、神仙、善友满百千劫,不如一念住孝顺心,以微少物供养悲母功德的百千万分之一。悲母养育之恩无以为喻,“悲母在堂,名之为富,悲母不在,名之为贫”。戒律规定,出家为僧尼,必须经父母的同意;出家后若家中父母无人供养,必须承担供养父母的责任。《五分律》卷二十载:比丘毕陵伽婆蹉父母贫穷,欲以衣物供养而不敢,请问于佛,佛集合众僧而告曰:
从今听诸比丘尽心尽寿供养父母,若不供养,得重罪。

大乘《梵网经》以孝顺父母、师僧、三宝及正法为戒, 其菩萨戒第十三条规定:
于父母兄弟六亲中,应生孝顺心、慈悲心,而反更加以逆害,堕不如意处者,犯轻垢罪。

《杂阿含经》卷四记述了一个佛陀成功地劝化不孝之子的故事,谴责不孝养老父的逆子为披着人皮的罗刹(食人恶鬼)。大乘《大萨遮尼干子受记经》中,佛陀谴责那种娶妇忘母的不孝子女说:若抛弃父母,与自己的妻子儿女过日子,美味饭菜,只知给妻子儿女吃,不给父母,不知亲近扶持年迈衰弱的父母,而与妻儿昼夜不离,甚至偷窃父母财物,供给自己妻儿享用,不听父母善言,唯听妻妾恶语,或袒护妻儿而责骂父母,不知惭愧羞耻,此等众生,应划归劫夺他人的盗贼一类,重重地予以惩治!

作为佛弟子,不但要以衣食财物奉养父母,孝敬关怀,使父母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上获得现世的安乐,而且要为父母的长远利益、究竟利益着想,以佛陀正法劝化父母,令其皈依三宝,去恶从善,依法修持,以获得后世的、究竟的利乐。《本事经》卷四佛说,若父母对佛法僧没有净信,子女应该“方便示现劝导、赞励庆慰”,令生净信;父母若无戒,应该劝令持戒;若不知佛法,应劝令听闻佛法;若不喜布施,应劝令布施;若没有智慧,应劝令修学智慧,如是方名真实报父母恩。《不思议光经》佛言;
饮食及宝,未足报父母之恩。唯导父母向于正法,便为报二亲也。

佛陀以其身教,为世人留下孝亲报恩的示范。他成道后不忘父母亲眷,几度回故国看望亲属,为之说法,使他亲族中的许多人都皈依佛教,修行证果。《摩诃摩耶经》载:佛陀为报其生母摩耶夫人生养之恩,特地上升忉利天,已生于该天的亡母说法。佛灭度后,摩耶夫人从忉利天下,抚佛金棺恸哭,佛以神力,从棺中合掌而起,放大光明,问讯其母,为之说法。佛父王净饭王逝世后,佛率弟子亲赴故国,为亡父抬棺送葬,以尽孝道。《睒子经》,佛自言:
使我疾成无上正真道者,皆由孝德也。

佛陀教人将对亲生父母的报恩心、孝心,推广及全宇宙一切众生。从佛陀的慧眼观来,在无始无尽的轮回程途中,一切众生皆曾有过父母子女的关系。《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二云:
众生恩者,即无始来一切众生轮转五道,经百千劫,于多生中,互为父母。以互为父母故,一切男子即是慈父,一切女人即是悲母,昔生生中有大悲故,犹如现在父母之恩等无差别。

只因众生被无明覆障宿命通,不记得前生曾为父母,不知报恩,乃至反为怨仇。过去之恩犹未能报,不报恩者名为不孝,故“诸众生类于一切时亦有大恩,实为难报”。《梵网经》卷下谓“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鸯掘魔罗经》谓“一切男子皆为兄弟,一切女人皆为姊妹”。应像孝敬今生的父母一样孝敬供养一切众生,作一切众生的孝子,为一切众生无条件地服务。我人的生存,任何佛教徒的修道,都离不开众生、社会,众生皆有恩于我,故应普报一切众生之恩,为一切众生谋利乐。

众生中的法师、师长等,为我说法解惑,指导我修行,精心教育、培养我,传授给我真理、知识、技术,教导我正确做人,其恩德仅次于父母,理当尽心报效,尊敬供养。《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中还说应报能以正见如法治世的国主之恩,近现代的弘扬佛法者,多将报国王恩解释为爱国、报效国家,这也是释迦牟尼言教中本有的精神。《增一阿含经》卷二六等载:憍萨罗国波斯匿王太子琉璃,因曾受辱于释迦族人,继承王位后发愿报复,率大军征伐佛陀故国迦毗罗卫。

佛陀出于一片爱国心,尽力劝阻,以爱护族人之情感感动琉璃王,使琉璃王两度退兵。后来琉璃王受人教唆,第三次征讨,灭迦毗罗卫国,诛杀释迦族人殆尽。佛闻悉后亲赴故园,为被琉璃王断肢剜目后活埋的五百释迦族妇女说法安慰,令她们皆得生天。

一首《生活在报恩的世界里》说得好:
给遗弃你的人报恩吧,因为他教导了你要自立;
给伤害你的人报恩吧,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志;
给欺骗你的人报恩吧,因为他增进了你的见识;
给鞭挞你的人报恩吧,因为他消除了你的业障;
给绊倒你的人报恩吧,因为他强化了你的能力;
给斥责你的人报恩吧,因为他助长了你的定慧。

最究竟的报恩,是以菩提心为众生说法,劝化其修学佛道。《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说:发菩提心,以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布施无量贫苦众生,只名布施波罗蜜多,不名真实波罗蜜多;以妻子、身命布施,但名亲近波罗蜜多,不名真实波罗蜜多;“发起无上大菩提心,住无所得,劝诸众生同发此心,以真实法一四句偈施一众生,使向无上正等菩提,是名真实波罗蜜多”。前二布施未名报恩,修第三真实波罗蜜多,是名真实能报四恩。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八述发菩提心修报恩法为:先修念恩,观一切众生为母,想现在的母亲慈爱之恩;次思无始以来,我母甚多,皆如现在,有大恩于我,哺乳暖体,口拭涕秽,手擦屎尿,饥渴时与饮食,寒冷时给衣服,困乏时给财物,皆是自己未舍得用者。又此资财,皆辛苦得来。若有病苦,宁可自病自苦,实愿替代,用尽方法为儿女除苦。“一切损害悉皆救护,一切利乐悉皆成办”。次于父亲等亲友修念恩;次于怨家等修念恩;于十方一切众生皆观如母而修念恩。

念恩心生起后,观修报恩:想我等由生死轮转而不相识,如《弟子书》所言:
诸亲趣入生死海,现如沉没大水中,易生不识而弃舍,自脱无愧何过此!

《无边功德赞》谓舍弃慈悲饶益我的父母亲属而只管自己解脱,是错误的,应该发愿度脱一切无怙无依的众生。《龙王鼓音颂》云:
大海及须弥,地等非我担,若不知报恩,即是我重担。

不知恩报恩,是比大海、须弥山还要沉重的重担,应观想自己的母亲因迷盲趋向悬崖险处,我若不救,更望阿谁?从而发起誓愿度一切如母众生至于涅槃的大菩提心。

至于佛法僧三宝,全身心为众生服务,报众生恩,能予众生以最究竟的利益,更应报答其深恩。《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二说三宝譬如世间第一珍宝,具足十义:一坚牢,如摩尼宝,外道天魔不能破坏;二无垢,远离烦恼尘垢;三与乐,如天德瓶,能与众生世间、出世间安乐;四难遇,如吉祥宝稀有难得,业障众生亿劫难遇;五能破,如如意宝,能破贫穷;六威德,如转轮王轮宝,能伏众怨,降伏四魔;七满愿,如摩尼珠,随心所求皆能满愿;八庄严,庄严法王菩提宝宫;九最妙,如天妙宝,超出世间最胜妙宝;十不变,如真金入火不变,八风不动,利乐有情暂无休息。如此深恩,理应报答。

佛教还将报恩的范围扩展到自然界及人类以外的天神等众生,《梵网经》卷下从无始轮回的角度,说“一切地水是我先身,一切火风是我本体”,皆曾经滋养过我,因此应报其恩。现前的天地日月、大地山河草木空气等,也都对我等有深恩。密教《供养十二大威德天报恩品》卷一:
地水火风、日月诸天,皆有内外养育之恩。

报自然界恩的方式,应是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西方心理学家提倡“存在性感恩”——或对神感恩,或对大自然、历史、父母、宇宙感恩,感恩可能从宗教形式引导到包容一切的爱和想为人类、为世界做好事的冲动、报答的渴望,甚至责任感。这种存在性感恩,能将英雄和谦卑融合于一体。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地藏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