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结缘网

陈晓平:汉口古德寺的“新知识”

发布时间:2024-09-20 18:35:30作者:地藏网
陈晓平:汉口古德寺的“新知识”

汉口古德寺以其独一无二的建筑风格,正在变身文艺青年的“打卡圣地”。中国有很多古刹,古德寺一点不“古”,它最惊艳的主体建筑圆通宝殿,始建于1921年,1926年完工。流行的介绍总是说古德寺创建于光绪三年(1877年),粗心的读者很容易误会,以为圆通宝殿建于这一年。圆通宝殿融合古希腊罗马、中世纪天主教、南亚东南亚佛教建筑风格,又保持一定的中国元素,如果在1877年建设,可以说惊世骇俗,但到了1920年代,相对而言已经进入可以理解的范围。

有关古德寺建筑设计的精妙之处,武汉文史专家刘谦定、兰毓柱以及众多建筑学者已有十分精彩的论述,本文不再重复。笔者所关注的是,迄今为止对古德寺的历史书写,主要以口述资料为依据,史料挖掘不够深入;佛教传统上不重视修史,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的质量,以致古德寺自身张贴的简介,有甚多不可靠的内容。笔者从民国报刊中找到有关古德寺的一些“新知识”,不揣浅陋公之于众,希望对推进对古德寺的研究有所帮助。

古德寺1(伍倩敏 摄)

昌宏法师其人

1877年前后隆希和尚开创了汉口“古德茅蓬”,但把“茅蓬”扩建为古德寺的则是昌宏法师。1926年,圆通宝殿落成,昌宏法师心愿已了,绝食圆寂,时在1926年11月中上旬。(1927年1月《海潮音》第7年第12期《孙嘉荣居士来函》,这封信写于佛历2953年10月14日,换算为1926年11月18日)。孙嘉荣向佛教界领袖太虚大师禀报:“古德寺昌老和尚,业已圆寂,以一生食量太大,临终发愿七日不食而逝。四舍弟于示微疾日即在左右服侍不去,叩请遗言,密示系兜率内院,乘愿再来之人,临终景象非常之好。留有偈言,照抄附奉。”临终,他口诵偈语:“静妙无为虚法界,无人无我化大千;随顺世缘无罣碍,一拳打破天外天。”

昌宏老和尚临终偈语。《海潮音》1927年第1期

昌宏法师绝食而逝,在俗人看来似乎十分悲壮,他自己的解释则是说一生食量太大,心中有愧,以此行动表示“赎罪”。他自认来自“兜率内院”也即弥勒净土,投胎人世以超度世人,由此看来他在晚年皈依净土宗。此前多有传说昌宏和尚为临济宗衣钵传人,侯婀清在其硕士论文《汉口古德寺研究》中已力证其非。

圆通宝殿落成,昌宏法师不久即随之圆寂,这可从《昌宏老和尚略传》得出结论。这一篇文字,此前未见学界引用,特将全文移录于下,酌加标点:

昌宏老和尚,湖北人,自幼出家。相传当时有一僧到乡村化缘,昌宏母捨钱与僧,僧不受,曰:“吾来化人。”昌宏应声出曰:“我去我去。”母知其子因缘,即欢喜令随僧去。昌宏出家后,到处参学,住汉阳归元寺十馀年,厥后住茅蓬苦行二十馀年。初住茅蓬,到处化小缘,令多众植福。后在汉口刘家庙附近立一茅蓬,取名“古德”。知此缘方深,即拟终老此地,安住此间,方便摄化。向化日众,争相布施,遂将茅蓬改造丛林,丛林既成,即退职。常在天王殿弥勒佛前坐,客来即开示。常对弥勒佛云:“你不能开口,我替你开口。”所汲引来学者,多宗下句,及念佛法门。平日专门持颂《金刚经》,无论挑水煮饭时、化缘行路时,都虔诚持颂《金刚经》。其接引乡人及一般失学之人,每以《一掌经》与人谈命数结缘,令兴起信仰心,为植善根。临终前若干月日,与人云:“待圆通殿造好,予要圆寂了。”圆通殿甫完工,即往彼视察一回,就彼趺坐片时,曰“好了”,即回房示疾,淹息数天,即发心打斋七天,曰:“予愿摈食持斋七天,与恶鬼结缘。”到第七天圆满,弟子辈求开示结缘,即说偈曰:“静妙无为虚法界,无人无我化大千;随顺世缘无罣碍,一拳打破天外天。”说竟,弟子进开水,不受,即安详而逝。此偈语与以下普修老人偈语,系王一亭居士来林访弘一法师时,为记者述及,云得之太虚法师所口述者。传文大意,培妙大师为记者述,附记之以志来历,并伸感忱。(1927年1月《世界佛教居士林林刊》)

这篇传记的内容,由妙培大师(民国初年重建庐山大林寺)向《世界佛教居士林林刊》记者口述,内中提到昌宏和尚曾住汉阳归元寺十余年。《归元禅寺志》称:昌宏“从光绪六年至二十八年(1902)一直担任副寺,光绪十四年,其向众施主募捐,为佛像重塑丈六金身,次年圆满”(《归元禅寺志》中册第933页)。这段记载,与《略传》“厥后住茅蓬苦行二十馀年”可相互印证,也即昌宏于1902年离开归元寺,入住古德茅蓬,到1926年圆寂,前后25年。

昌宏法师圆寂,特地选择在圆通宝殿落成之后,是一种自觉行为,由此可推断宝殿落成于1926年。昌宏法师在巡视新建成的宝殿后,心愿已了,回房间后即绝食七天,安然而逝。太虚大师从孙嘉荣居士那里得到的临终偈语,刊登在1927年第1期《海潮音》。昌宏法师的继承人为龙波和尚。1933年,谛闲法师圆寂时,龙波法师代表古德寺致函哀悼。(《弘法社刊》1933年第20期)1936年,龙波法师曾以主持身份发起募修毘庐殿、五百罗汉堂(《正信》1936年第8卷第11-14期合刊,第16页),这个计划未能实施。

古德寺2(伍倩敏 摄)

圆通宝殿的设计及修建

圆通宝殿的建筑风格既如此独特,那么建筑设计师是谁,必然引起世人广泛关注,但一直未能找到资料记载。有许多人相信圆通宝殿模仿缅甸阿难陀寺,但这一点不为专业建筑学者所认同。圆通宝殿的风格是杂糅的,不是仅仅模仿某一座建筑。

1945年,《申报》记者在《轰炸后的武汉》报道中说:“汉口古德寺,建筑仿印度古典,内供济公、四大金刚诸佛。”(1945年7月10日《申报》)所谓“建筑仿印度古典”,是一种简化的说法,或者说属于记者心目中的印度风格。1936年,文物专家朱偰作汗漫游,自南京溯江而上,他在《入蜀记》中写道:“至古德寺,寺门东向,内为天王殿,再进为大殿,系印度式,数年前留学印度僧某归国后所建,宛然西班牙式之教堂也。”(《东方杂志》第44卷第419期)朱偰所说“数年前留学印度僧某归国后所建”不太准确,此时圆通宝殿落成已达10年,至于留学印度某僧的说法,或得之当时传闻,我们也可以把这句话当作线索,查找1921年以前有无从印度回到武汉的留学僧。

1933年《武汉指南》记载:“古德寺。位落于汉口十四署之中滑坡。创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中焚于火,民国三年虽重新修造,而略嫌简陋。迨民八,主持僧易宏,募化腋集,加筑后殿,系仿暹罗佛堂式。庄严宏伟,为本镇各寺冠。容僧百馀人,供奉香火。每届佛期,武汉善男信女,多往祈祷,盛极一时矣。”《武汉指南》为本地人所编写,出版时间距离圆通宝殿落成时间很近,但还是采访未周,把大师的法号错写成“易宏”,所谓“仿暹罗佛堂式”也是片面之词;至于说光绪三十三年(1907)创建,并不准确;所言民国三年(1914)重新修造,则与这一年黎元洪题词相吻合。

对于圆通宝殿的始建年份,多数记载都说是1921年,《武汉指南》则说是1919年,这个倒无关紧要,合理的解释是,1919年开始募化资金并进行筹备,或许是到1921年开始动工。最关键的,还是建筑设计问题。

古德寺3(伍倩敏 摄)

1935年《益世报》刊登一篇报道《古德寺——从茶博士口中听来的故事》,有些信息非常重要,但混乱之处也有不少。现将里面价值较高的段落摘录出来:

从日本租界出发,……左去,走不多远,就眺见一簇高低参差的塔尖,包含着罗马的建筑美,……古德寺在汉口,虽然他的新建筑物在七年以前才完成,可是他那旧刹,也有相当的历史,当中也曾■度有所谓寂寞苦修的老和尚,住锡于此,所以汉口富翁集团的佛教会,愿意极力帮助他们新建筑完成,自民国十四年兴工,直到民国十八年才全部落成,四年的光景,费用将近二十万元。修筑古寺的工程处,正是修筑武昌珞珈山武汉大学的“汉协盛营造场”。(1935年5月5日《益世报》)

这则消息揭示,承建古德寺圆通宝殿的建筑公司,正是在武汉三镇大名鼎鼎的汉协盛营造厂,这家营造厂由宁波建筑商人沈祝三创办。沈祝三早年到上海从事建筑行业,而后到武汉发展,1908年创办汉协盛营造厂。他承建武汉大学建筑群,因估算失误、洪水灾害等原因,亏损40万元,但依然坚守承诺,抵押财产借款完成武汉大学建设,赢得世人钦敬。汉协盛营造厂跟建筑师事务所景明洋行之间有着长期的特殊合作关系。为支持景明洋行的发展,汉协盛曾出资修建景明大楼。

古德寺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它的施工图,不可能由缺乏结构力学训练和施工实践经验的和尚来完成。1921年,武汉地区尚无留学归国的中国建筑师。合理的推测是,昌宏法师及其同道提出总体构思,由武汉的外国工程师进行全面设计,双方或经历过多个轮次的磋商修改才最后定稿,然后交由汉协盛施工。笔者认为,为使这座建筑显得更加壮观震撼,外国建筑师充分吸收利用了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天主教建筑、南亚东南亚佛教建筑的空间设计技巧和装饰元素。华中科技大学建筑学副教授万谦,查阅过包括景明洋行在内的当时许多设计所的建筑名录,古德寺都不在列。笔者认为,不排除事务所名录不全的情况。要解开古德寺设计之谜,目前唯有向汉协盛的档案下功夫。

有关古德寺模仿缅甸阿难陀寺的说法广泛流行,但建筑史专家大多不予认可。

笔者注意到有那么一幅给昌宏法师陞座的贺联,落款是“缅甸阿难陀寺主持释静学”,题写时间为“宣统三年孟秋”,有学者曾加以引用,想以此证明古德寺与缅甸阿难陀寺之间有密切的联系。笔者认为,从中国题联传统来看此联尚有一些难解之处,要把它当作史料使用需十分谨慎。

古德寺测绘图(丁援 绘)

古德寺旧时平面图(宋会访 绘)

初步结论

昌宏法师与他的后继者龙波法师,总的来说是不合群的,与当时主流佛教领袖、居士团体没有密切联系。太虚大师是当时最为活跃的佛教领袖,1920年发起成立汉口佛教会,1922年手创武昌佛学院,标志着武汉近代佛教兴盛期的到来,但古德寺并无参与其中。太虚大师常到武汉弘法,他创办的佛教主流刊物《海潮音》实际上在武汉前后办刊达10年之久,但该刊物除在1927年第1期刊登昌宏临终偈语外,并未发过有关古德寺的报道。

笔者又查阅战前曾在武汉编辑出版的佛教期刊《佛化新青年》、《海潮音》、《三觉丛刊》、《佛学月报》、《正信》、《净土宗月刊》,发现有关古德寺的报道极其稀少。武汉佛教团体活动频繁,但都没有见到昌宏、龙波参与的身影,他们仅仅是在1923年成立的武汉佛诞纪念会中列名。(《佛化新青年》1923年第1卷第3期)黄夏年居士主编的《民国佛教文献集成》及补编卷帙浩繁,有电子数据库可供检索,标题包含“古德寺”的仅得三条:一条是昌宏临终偈语,二为上述龙波和尚给谛闲法师的唁函,第三条有关印行大藏经的尚有疑问,这篇由国内各大寺庙住持出具的联名信,写于1936年,领头的是“古德寺住持释大悲”(《中国佛教会报》1936年第6期),但从上海《申报》相关报道看,1935-1937年大悲和尚住锡上海龙华寺。昌宏、龙波两位法师留下的资料如此稀少,使得寻找圆通宝殿建筑师这一难题难上加难。目前看来,唯有寄希望于深挖汉协盛营造厂的相关档案。

古德寺内张贴的简介

2005年,武汉理工大学赵彬、黄建涛在论文中引用了1955年古德寺主持海洲所撰《汉口古德寺概况》一段文字,笔者觉得准确度颇高。海洲说:

古德寺原名古德茅蓬,由隆希祖师始建于1877年,后由临济宗法嗣住持昌宏和尚主持创建于1905年。扩充基地、发展具有规模的建筑是在1914年至1919年,改变原来的中式各殿廊庑,更寺名曰古德寺,公推为十方丛林。1921年秋开建现有的大雄宝殿和内供的佛像,1934年才告完成。1931年汉口遭受水灾,古德寺先建的房屋除大雄宝殿、方丈室、觉幻舍外,其余的殿堂廊庑均被大水淹没和冲塌,1932年重建现有的房屋走廊。(转引自赵彬、黄建涛:《武汉古德寺圆通宝殿的修复与保护》)

海洲的叙述大体准确,只是还不够细致。昌宏和尚于1905年扩建、重建而非“创建”古德茅蓬,他是否临济宗法嗣有很大疑问;文章没有提到圆通宝殿建成年份,也是一大遗憾,笔者现已推定为1926年。如今古德寺张贴于墙壁上的简介,与海洲的叙述及本文“新知识”相比较,舛错甚多,希望有关方面能在遵循学术规范的基础上深入考证,尽快加以修订。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地藏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