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施的要诀是什么
佛教历来提倡布施,通过布施可以积累福报,在未来享受富足的生活,修行人布施则可以积累成佛的资粮,因此,许多佛教徒都很喜欢布施。可是布施的行为虽然简单,要想把一次布施做圆满却是很讲究的,这当中的要点可能许多人也不能完全知晓。最究竟的布施莫过于在三轮体空的空性见解下所做的布施,但恐怕大多数人只能相似的去做,要做到究竟,凡夫始终是望洋兴叹的。如果退而求其次,佛教的经典中讲到适合普通人又容易操作的布施方法到也的很多,但现代人苦于经论文字晦涩,名相繁多,鲜少学习经典,其实只要有耐心,还是能读懂一二的。在复杂的《俱舍论》中,就简明的阐释了布施的各个要点,只要明白其中的原理,就能掌握布施这个快速积累福报的方法,对于不能三轮体空而布施的凡夫来说,无疑是一个容易的下手处,依之也可以渐渐趣入到究竟的布施中。
一、布施得福的原理
我们首先要明白布施这个行为的本质是什么?论中说布施的本质包括三个方面:无贪的心,以及由此心发动的身、语行为。生活中我们可能因为种种原因而布施,或为求财富,或为消灾,乃至恐怕财物招来灾祸而把财物施舍出去,这些都是有所求的心,而真正的布施是由无贪心发动的行为。我们坚持一件事情并不是因为这样做会有利益,而是坚信这样做是对的。
在无贪心的发动下,应该以供养和饶益两个目的去布施。比如有人供养佛塔、佛像,虽然佛塔不会受用,但布施者却会自然感召有益自身的果报;或者布施其他有情食物,则饶益他人的同时,自身来世也感得好的果报。
这当中的原理是什么?布施的福分为两类,一种是舍类福,只要由善心施舍资财,福便生起;一种是受类福,要对方受用施物,福才生起。供养佛塔时,佛塔虽不受用,但由于舍心的缘故,福已经生起了。
《杂譬喻经》中有个故事:过去在舍卫城中,国王举行一个月的供养僧众的法会。有一户贫女,家中种有葡萄,但还没有成熟,贫女日日盼着葡萄成熟就可以供养僧众了。一月之后,葡萄熟了,正好遇到一位比丘,贫女忙摘下一串葡萄供养比丘,心想:一个月前就想供养师父了,现在终于满愿了。比丘接受了葡萄,并对贫女说:“你已经供养一个月了。”贫女问:“我只是供养了一串葡萄,怎么说我已经做了一个月的供养?”比丘告诉她:“你一个月中都在想着要供养,故已经供养一个月了。”
可见,布施是从生起无贪的舍心开始的,福报也就由此产生了。在布施行为还没有发起之前,生起舍心,就产生福报了,并非一定要对方受用施物才有福报。福报是由自心而产生的,即使没有能力布施财物,也可以修习慈悲喜舍而增长福报。
二、影响布施果报的因素
布施所感召的果报有大有小,即使用同样的财物行布施,也会有不同的结果,要想使布施的果报最大化,就要掌握影响布施结果的三个因素:施主、所施的物品、所施的对象。
1、施主的差别
施主就是能布施的人。论中讲到,施主自身越优秀,布施的结果也越好。有七种品质,如果施主具足全部,或者只具有少分,其布施功德是不一样的,这七种品质是:信心、持戒、多闻、智慧、布施、惭、愧,这些品质又被称为七圣财。如果施主善良的品质越多,布施乃至行持其他善法的功德就越大,就像菩萨供一盏灯比普通人供一盏灯的功德要大得多。
施主布施的方式也很关键,如果能以敬重心布施,则能感得他人尊重;能身体力行的亲自布施,则能感广大财富,如意受用;能在他人急需时救人于危难,则能感得财富应时而有;布施时不损恼他人,则感得财富坚固,不被侵夺。
2、施物的差别
《俱舍论》说,布施之物随是否具足色、香、味、触则感得不同的果报。若所施物具足好颜色,比如宝灯、庄严的装饰,则感得美妙的外貌;若所施物具足妙香,则感好名,如同香气芬馥,能遍诸方;若所施物具足妙味,则感众人爱敬;若所施物具足舒适的触感,则感身体柔软,常常能生起喜悦。
总之,所布施的东西可以是财物、话语、体力等等,越是稀有、美好,所感果报也越殊胜。
3、对象的差别
一般把布施的对象比喻为“田”,在里面播种就能长出果实,舍一得万,肥沃的土壤和贫瘠的土壤生果不同。根据布施对象不同,分为四种:
第一种,由身份而区分优劣。比如布施旁生,只感百倍果;施犯戒人,受千倍果。以此类推,布施善趣的有情,比布施恶趣的有情感果多。
第二种,由布施对象受苦不同而功德不同。有七布施如果能做,则比布施寻常人异常殊胜。这七种布施是:布施远道而来的人、四处旅行的人、病人、照顾病患之人,或者布施寺院园林田产,使僧人有修行的处所;或者在环境恶劣的地方,布施房舍、饮食,使经过这里的人受用;或者在人急难之时施以援手。这七种布施福不可量,超胜平常,故若是遇到这样布施的机会一定不要错过。
第三种,由恩德不同。父母对于我们的恩德极大,属于恩德田,供养父母得万亿倍福。也许我们常常想布施穷人、乞者、寺院……认为那样才有功德,反而把家中的父母抛之脑后,殊不知供养父母,使父母高兴,就能快速的积累大量福报。
第四种,由功德不同。布施持戒比丘得亿倍果,乃至供养佛的无量果。随着布施对象功德差别,感果也不一样。
三、最殊胜的布施
根据以上种种布施的窍诀,《俱舍论》中说了三种最殊胜的布施。首先是解脱的圣者对圣者的布施,比如菩萨供养诸佛,其福最胜;其次是菩萨为了普遍的利乐一切有情,要使一切有情得最大安乐而行布施,这也是最胜布施。这两种布施都是圣者所行,对于凡夫来说也许难以做到,但第三种布施却是凡夫也可以做的,就是庄严心布施,是为了除去心中的悭贪烦恼,获得甚深禅定,达到涅槃而行的布施,由于其发心非常高远,故也是最殊胜的布施。
在布施时,如果能供养到圣者,哪怕只是初果罗汉,果报也是无量的,可是现在这个时代毕竟难以遇到圣者,幸好在凡夫中,有五种人供养他们也可以获无量福德。他们是父、母、病人、法师、最后身菩萨。
供养父母在前面已经讲过,他们是我们的恩德田,故施福无量。而布施病人在《梵网经》中说:“若佛子!見一切疾病人,常應供養,如佛無異,八福田中看病福田第一福田。”病人在疾病中不仅身体痛苦,心理上也常常会沮丧、孤独、恐惧,这时若能照顾、布施病人,给病人带来快乐和安慰,减轻病人的痛苦,就如同菩萨救人于水火,所以其功德殊胜。
开示佛法的法师,即使是凡夫,也是世间的善友,凡夫被无明所蒙蔽,只有法师宣讲佛法才能给予众生慧眼,揭示世间苦空无常无我的真理,让众生的法身慧命得到长养,故法师就是做佛所做之事,供养则得福无量。
最后身菩萨是指,菩萨修行的最后一世,结束后就圆满成佛了,这样的最后身菩萨就如同悉达多太子,他以菩萨的身份最后一次来到娑婆世界,最终证得无上菩提。
以上这五类人,除了最后身菩萨我们可能遇不到,其余的四种在生活中都能接触,如果能布施供养,则是获得无量福报的机会。
四、学会布施
以上讲了那么多布施的要点,最重要的就是明白布施得福的原理,发起正确的布施心。许多时候我们发不起布施的心,因为心中的悭贪让我们牢牢的抓住各种东西不放。对于许多人来说,要把自己的时间、体力,或者辛苦赚来的钱财,无偿的布施出去似乎并不合理,但如果细细想想,即使把所有的钱财用来独自享受,也总是没有满足的时候,但如果能布施一些给困难的人,对他们来说却是宝贵的温暖,而自己不过是少吃一次大餐,或者晚一点更换新手机。相比之下,布施使得自己赚来的钱财变的更有价值,付出的更有意义,更何况布施的当下就积累了福报,其回报又岂是用钱可以衡量的呢?
当我们以无贪之心布施了一个苹果,就融化了对一个苹果的贪婪,贪婪越少,求不得苦就越少,布施也是让我们离苦的方法,所以六度首先要做的就是布施。无贪的舍心正好对治贪爱烦恼,福报也是由无贪之心而生起,明白这个道理,就不要再去攀比谁捐的功德多,或者纠结我给师父买的面条师父有没有吃,我捐了钱为什么不给我立功德碑这些问题,因为布施的福报唯一是由心决定的,如果以名利的染污心布施,即使再多,也不如清净心布施少分,这样的故事佛经中已经记载很多。所以,掌握了心,配合正确的方式手段,才能完成一次圆满的布施。
版权所有:地藏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