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亦无可恋,死亦无可舍。太虚空中,之乎者也。将错就错,西方极乐。——杨杰居士
净土宗有一部非常重要的论著——《净土十疑论》,此论有个序是杨杰居士所著。他是北宋时代安徽人,字次公,自号无为子。杨杰居士做过高官,参禅有悟,对净土又有信心,所以对当时的文人士大夫影响甚大。
杨杰居士是少年登科(考上进士),很有才学。宋代的知识分子一般对佛教都很好乐,所以杨杰早年是好乐禅宗,参天衣义怀禅师。有一天他在泰山祭祀,在鸡初鸣之时,睹日出如盘涌,豁然大悟,蒙义怀禅师印可。
后来杨杰居士的母亲去世,他在家丁忧三年阅《大藏经》。读到净土经典时产生信心,绘丈六阿弥陀佛,随身观念,开始禅净双修。这也代表着宋代文化的一种趋向,宋代自赵匡胤以来,有儒道释三家合流的趋势,在教内有禅净合流的趋势,这些在士大夫阶层表现得尤为突出。
当年《净土十疑论》刻版时,请杨杰作序,就是想以他的影响力来推动此论在教内外的流通(由此,我们也能够推测出智者大师在隋朝写的这部论,经过六七百年,到了北宋期间,还在广为流通。时至今日,净业行人也应深读此论)。
杨杰居士在临命终时也是很有把握,通过他临终说的一个偈,表明他成就往生了。偈曰:;生亦无可恋,死亦无可舍。太虚空中,之乎者也。将错就错,西方极乐。
这偈子的前两句;生亦无可恋,死亦无可舍,有宗门下的那种境界——生,是虚幻的,没有留恋的必要;死,也是不真实的、空的,也没有什么可以舍的。
;太虚空中,之乎者也。将错就错,西方极乐。在宗门下是不立一尘、不建凡圣的。所以要说有一个求生净土的概念,它就有一个取舍,这个取舍在宗门下是不许可的,不许可就算它是错吧!将这个错,就这个错,也要指归西方极乐。
在这个世间,虽然说取舍都乖违了平等自性,但是我们众生的心意识一定离不开这样的取舍,所以将错就错,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就会契证到无取无舍的本性。
杨杰居士说将错就错,西方极乐,说明他往生极乐世界的愿心是很坚固的。
这跟苏东坡就有所不同了,苏东坡他也是很好乐禅宗,很有一点境界,对净土法门也曾经写过《西方净土变尽赞并序》,很有一点对净土的信向。但是临命终时呢,门人弟子都劝他念佛,包括径山长老过来叫他念佛,然而苏东坡说净土不无(承认西方净土是有),但又指指自己心,说这里著不上力(正念很难保证)。
你说这里著不上力也情有可原,说明功夫不到,但是他还补了一句话,著力即差。又把宗门的这个东西用上了,著力即差,说完这句话他就断气了。这说明苏东坡没有解决往生的问题,但杨杰成功了。当时有位荆王夫人,在一个梦境当中神识到极乐净土,就见到了杨杰在西方极乐世界莲华中的情景。
在这里做这种介绍,就是让我们有一种亲切感。杨杰居士现在已经是极乐世界的菩萨了,他所作的序很有净土法门正确的法义,甚至有些话都成为我们净土宗的一些经典名言,如;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等等,就熟在人口,被广为引用。
版权所有:地藏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