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结缘网

慧律法师讲普门品

发布时间:2024-10-28 18:38:33作者:地藏网

今天我们讲新的课程叫做《普贤行愿品亲闻记》,这部《普贤行愿品》是节录《华严经》里面的一品,因为《华严经》太大部了,太大部了,所以一般的人老师节录《普贤行愿品》这一品来修持,所以这部《普贤行愿品》是一般法师在弘法及平时日课的功课,大都有以这部《普贤行愿品》为功课的,这部《普贤行愿品》,我们每天早上的早课都有读诵: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这十种修养是尽虚空遍法界普贤菩萨所修持的,因为这部经典所讲的范围很大很大,是华藏世界无量无边的世界,所以这部经典的境界不是二乘或者初机菩萨做得到的,但是经典上说:我们人一生平常都没有善根,只要在临命终能够听到大乘经典的经题,这三个字《华严经》,这个人就能灭几亿劫的生死重罪,几亿劫的生死重罪,单单《华严经》这三个字就不得了了,所以我们大家都听过普贤菩萨,大家都听过普贤菩萨,到底普贤菩萨是怎么修行的?他伟大的地方就很少人知道了,所以华严三圣就是毘卢遮那佛、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所以普贤菩萨是《华严经》里面很重要的一个当机者,当机者。

再来,请翻开第一页。第一页:

这本注解虽然比较简单,但是内容的义理也很多,在座诸位!我们如果能依照菩萨所发的十大愿就不得了了,就不得了了,你今生今世只要修这十大愿,你走到哪里都会被欣赏、赞叹。

普贤行愿品亲闻记

唐罽宾三藏般若奉诏译

慈舟法师讲述

剃度弟子比丘尼释通方记录

归依弟子优婆夷沈国华记录

目录

慧律法师讲普门品

慈舟大师传

总释名题

序分

正宗分

流通分

慧律法师讲普门品

慈舟大师传

中轮沙门道源

慈舟大师,湖北随县人,俗姓梁。父讳礼简,法名真法。母黄氏,法名寂智。师幼年习儒,且随父母学佛。既长,常怀出世之志,而以亲老不克如愿。清光绪辛丑师年二十五岁,开始教读,为儒师者十载。宣统二年春,真法老居士西归。师痛先父之早逝,感人生之无常,爰再请出家于慈母。母泣告曰:“汝父往生,汝侄林立,勿得更为老朽使汝不遂所愿,汝出家可也!”于是拜别慈颜,与其妻室同时出尘。师投本县佛垣寺,礼照元老和尚为剃度师。易法名曰普海,慈舟其号也,时年三十四岁矣。是年冬,于汉阳归元寺,大纶心经律师座下受具足戒。次年,回剃度本寺,侍照老念佛。中华民国元年,在本县天齐寺结夏安居。二年夏,远赴扬州长生寺,亲近元藏老法师听习楞严。于冬,赴镇江金山江天寺,依止慈本禅师参究禅那。三年夏,复往扬州宝轮寺,听元藏老人讲法华。是年秋,月霞老法师在上海哈同花园,创办华严大学,师往执弟子礼焉。讵开学未久,因故于冬季迁全校于杭州海潮寺。师随往,专究华严。至五年毕业。朝拜普陀,九华两圣地。六年春,侍月老于汉阳归元寺讲楞严经,暨武昌中华大学讲起信论。月霞老法师,实为中兴华严宗之大德。如近年以来,宏法南北者,若应慈、尘戒、持松、常惺诸龙象,胥为当年华严大学之学子。师于时,获益独深。历年以来,专宏华严者,良有以也。七年春,应河南信阳贤首山之请,开讲大乘起信论,是为师弘法之始。讲毕,与慕西法师结伴朝礼五台。归至北京,听谛闲老法师讲圆觉。八年,静修于武昌普度寺。九年春,于归元寺,听德安老法师讲观经疏钞。是年秋,于汉口九莲寺,辅了尘、戒尘两法师,办华严大学,是为师办僧教育之始。至十二年春,华校圆满。住持汉口栖隐寺。是年夏,应杭州灵隐寺之请,开办明教学院,不幸因江浙战事而中辍。秋,至上海灵山寺,讲演普贤行愿品。冬,复应常熟县虞山兴福寺惠宗和尚之请,筹备法界学院。十三年春,正式开学。十四年,至河南开封讲地藏经。十五年,至安征当涂讲般若经。十七年春,师以历年积劳,身弱多病,乃离学院,赴苏州灵岩山,念佛静养。时学子中,不忍离师,随侍入山念佛者十八人。是年秋,应镇江竹林寺之请,创办竹林佛学院。仍以病体不支,于十八年春,返回灵岩山。嗣应印光老法师、真达老和尚之请,接任灵岩住持之职,开建“常年打七”念佛堂。印老,真老且亲为外护焉。十九年夏,由山至汉口武昌两佛教会,各讲起信论一部,讲毕回山。二十年春,复应武昌洪山宝通寺之请,讲圆觉经。更应该省佛教会之请,在武昌抱冰堂再讲圆觉经。是年秋,福州鼓山虚云禅师,派人来鄂迎请。师不辞山水,同往鼓山,筹办法界学院。二十二年秋,正式开学。讲演华严大经,至二十五年春圆满。复应诸大护法之请,于福州城内法海寺,再办法界学院。而是时青岛湛山寺,倓虚老法师,派人莅福坚请。既不获辞,遂同至青。讲演比丘戒相,提倡结夏安居,教风为之丕变。是年秋,倓老法师同王湘汀居士等,邀请住持北平净莲寺。以南北遥远,无法兼顾,乃于二十六年春正月,将福州法界学院迁移来平。二月初,开讲华严大经,至二十八年秋圆满。期中常应本市广济寺、拈花寺、居士林、暨外埠天津、济南各处,礼请讲演经论,未及详记焉。三十年春,师之开示录出版,是为师之言教刊行化世之始。是年秋,开示录第二集出版。三十一年,师结夏于安养精舍,为众讲演普贤行愿品,记录成册。及师所集之毗尼作持要录,同时出版。三十二年春,天津功德林,请师讲阿弥陀经,其讲记即行刊出。三十六年夏,师在极乐庵,讲盂兰盆经,其讲录亦即印行。是年秋,应靳云鹏老居士之请,至天津居士林弘法。并于常地监狱讲地藏经。旋因福建陈大莲老居士敦请至闽,于是乘轮南下。道经上海,访兴慈,持松诸同学。驻锡普济寺,居半月赴榕。罗铿端居士等,迎师驻锡舍利院。院中供有印光,弘一两大师之舍利。环境清幽,为榕郊胜地。嗣以海潮寺,地藏庵等之坚留,遂暂住焉。三十七年春,鼓山涌泉寺,曾有请师复兴法界学院之议,事未决而陈大莲居士及邵武双泉寺已一再促驾。乃于初夏,率领随从学僧数人赴闽北。先至双泉寺,寺在邵武城外三十里许山中,为闽北名刹。师结夏于此,为寺众及四方参学人等,讲四分戒本,及四谛要义。安居期满,赴泰宁。该地为陈大莲居士家乡。抵达之日,县民手持香华,迎淤郊外。自南门至北门外之天王寺,途程约二里许,所经之处,民众瞻礼,万人空巷,鞭炮声不绝于耳,盛况空前!师于天王寺讲普门品,半月圆满。复应善信之请,至距城四十里之“古台岩”。是冬,讲大乘起信论于岩洞中。住洞四月,颇为静谧,因得为随从学人专心讲解,精审透辟,咸沾法益。该论述记,亦已问世。三十八年春,应香港之请,遂离泰宁至福州。而以不果行,仍住舍利院。为学人讲梵网经及四分律要义。台湾缁素,曾函请来台。终以因缘不足,未能来台。后应北平信徒之坚请,遂返北平。仍驻锡于安养精舍。不幸于四十六年弥陀诞辰,师竟舍报西归!呜呼!时至今日,众生之苦,已不堪言状笑!而能救众生之苦者,舍佛教其谁与?第观佛教缁素,方在度其狂然茫然之生活,谁知负此责任?谁能负此责任?自苦不救,遑云救他?幸于是时,有应运而生之大德兴焉!慈舟大师,以佛徒之不识教义也,爰创办法界学院以育僧才。虽南北迁徙,不以为劳。又以僧教育之必以毗尼为基础也,乃提倡戒律,不遗余力。近年南北各刹,多有遵行“安居”“持斋”之制者,实大师提倡之力也。至于以净土法门,普摄群机;启建四众共修念佛会,与创办互助往生会等,皆规模昭著,无待赘述焉。呜呼!方冀大师常住世间,致佛教于复兴之地,救众生于慈航之舟。递闻生西,不禁为佛教悲!为众生悲矣!大师示生于前清光绪三年九月十九日。往生于中华民国四十七年一月六日(农历四十六年十一月十七日)。世寿八十二岁。僧腊四十八载。

附记:民国三十年,道源曾写一篇“慈舟大师略历”。但自三十六年离开大师后,关于大师之弘化事迹,不复能知。乃请问于忏云法师。但自三十八年之后,忏师亦不能知。不得已,乃将忏师所写之一段,插入“略历”文中,勉为应世。附记于此,以待详知大师之历史者,写一完善之传记,则幸甚焉。

中华民国四十七年四月二十三日

写于台湾省基隆布正道山海会寺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可思议解脱境界

慧律法师讲普门品

普贤行愿品亲闻记

唐罽宾三藏般若奉诏译

慈舟法师讲述

剃度弟子比丘尼释通方记录

归依弟子优婆夷沈国华记录

慈舟法师是律宗的持戒律的。

○今释此经、】现在来解释这部经典,【概依清凉国师意而述之。】就是说依照清凉国师,他是华严宗的祖师,清凉国师是华严宗的祖师,依照他的意思来表达,【大科分二:一者总释名题、二者别解文义。

○一总释名题

就是一个字一个字来解释。

【记】【“大”】“大”,【约体、】这个“大”不是大小的大,是不得已、绝对的境界,不思议、绝对的境界,因为无法形容所以说大,这个“大”不是经过小的比较而讲大,这个“大”是绝对的本体,绝对的本体,【十法界共有之心体也。】就是十法界共有的这颗心,体就是我们的本性,我们心的本性,本来的面目,在十法界大家都有的,【十法界同一心法、界虽有十、】十法界,就是佛法界、菩萨、声闻、缘觉和六道等等,这是十法界,【其体唯一。】体唯一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的体是唯一的,【心包太虚、量周法界、故曰大也。】我们研究《普贤行愿品》最大的利益,就是能够放大我们的胸量,菩萨的心量就像虚空,量就是所谓的妙有,他所产生的妙有周遍整个法界,不是今天我们这些众生所能比的,我们单单在台湾的一个高雄就活得很痛苦,就生活在斗争中,事事都很不如意,普贤菩萨他是尽虚空遍法界行他的普贤行愿。底下:【众生虽具此竖穷横遍】竖穷横遍就是通三世十方。通三世:过去、现在、未来,以及十方【之心、因迷失故、】因为被迷了,【认肉团心为心、】以我们这个脑部要不然就是这颗心脏当成我们的心,【或认缘影心为心、】缘影的意思是说我们见到东西留在心中的影像当成自己的心,这是什么?这是茶杯,我们就一直认为这是我们的心,了解这个茶杯,就是我们平常所运用的这颗心,我们平常所运用的这颗心,认识的心,我们平常认识外境的心,他不是悟到本来清净的心,他误认为是我们平常生活起居、行住坐卧所接触的这颗心,当成是自己,所以他不晓得人死后心脏会坏、头脑会烂,心跑到哪里去了?也就是说错误的认识这颗心,【故佛说此大方广真心法、】这才是我们真正的心,【俾】就是令。令【学佛法者、有以认识。】因为我们【以久】远劫来【迷失故。】所以【初颇难识、】颇就是很,初机者很难了解,所以【宜多认识、】应该多多地了解一下,【喻如素不相识之人、】譬如说一向,素就是一向,譬如说素不认识的人,不认识的人【设多见几次面、即便熟识矣。吾人欲认真心、亦复如是。然肉团心非真心、而不离真心、】肉团心就像波浪真心就像大海,肉团心所幻化出来的妄想心,不离大海,波浪不离大海,【缘影心】攀缘影像的心,为什么说缘影呢?因为这个世间是不实在的,因为这个世间是不实在的,所以才说像演电影一样,所以了解的人就把这个世间一切的事情叫做游戏人间,就像来这里演电影的,如果愚痴的人就会认假为真,强以追求,世间人因为认识错误,他就一直错误的追求,所以愈追求就愈痛苦,他绝对错误,所以真心在他的心中,他怎么找都找不到,所以而不离真心,所以缘影心当然【非真心、而亦不离真心。】所以【真心随缘不变、】随缘不变,很多人会误会:认为这颗心都不要去动它,都不要起心、不要动念,就叫做随缘不变。一直保持这颗心,他很怕这颗心起心动念,错了,错了,大错特错,这不是我们本来的面目,我们本来的面目不怕缘,不怕外缘,缘的当下就是实相、中道,就是无相、无不相,它能够破一切相,当下容纳一切相,就是通一切相,它并不是因为真心是随缘不变,随缘不变就是不要起心动念,不要起心动念。阿珠,阿珠!你叫我吗?你叫我吗?师父叫我不要起心动念,她一直怕,心中说:不要起心动念,不要起心动念。这个就是起心动念,所以变成她不了解随缘不变,变成一个愚痴型的阿珠,愚痴型,她怕,怕认识这个外境,大彻悟的人不是这样子,大彻大悟,原来你怎么变化都一样。举个例子,这是《楞严经》讲的:虚空当中有时好天气太阳出来,有时下雨,有时乌云密布,有时狂风暴雨,但是不论是阴天、大热天,或者是下雨天、台风天,所有的一切一直在变化,虚空都不动,它也不因为台风狂风暴雨,它也不因为大太阳而增加光明,统统没有,这就表示虚空中的一切相照样存在,照样存在叫做妙有一样存在,所以如果开大智慧,明心见性、大彻悟的人他不怕缘,他不怕缘,他每一个时间和空间,他都了解彻底地透视,彻底地透视就是假相的东西,你不需要去忍受它,你不需要忍受这个假相,所以他就进入无生,他就进入无生的状态,无生就是无所住,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我们本来的面目,也就是说:你尽量起心动念,没有关系,但是每一个念不能有执,你尽量起心动念,没有关系,你尽量起心动念,但是每一个念不要停滞在某一个错误的二分法里面,那就进入无跟有的中道的思想,所以说真心随缘不变,【故修行可以返妄归真。】返妄归真。这就是“大”。

【“方”约相、】我们一般讲言是四四方方,有形的叫做方,我们现在不是,现在这个【体】这个方【本无相、】无相,无相就是【以无遍计所执相故、】就是于一切相,宇宙当中一切没有产生我执和法执,随着缘起法所影现出来的,当下既是妙有,所以,【而有妙有之福德相智慧相。】简单讲,譬如说本性,佛的本性就是我们的本性,佛的本性是什么?清清净净的清净心,我们的本性也是清清净净的,但是佛的本性我们看不到,我们看到的是什么?看到的是他的福德,他的庄严相,他的庄严相,他的妙有相,所以这个方也就是妙有的福德相和智慧相,【言福德相者、心常在定、不垢不净、】这句话很重要,你注意看一下,“福德相”,这句话要注意看,有福又有德的人是哪一种人呢?要注意听,心常在定简单讲就是具足忍辱,无生忍辱的人就是真正有福气的人。今天我教你赚一百万,你会很感谢师父,我教你赚一千万,你会永远记住师父的恩,不过,一百万、一千万,不如我今天跟你讲一句话,心有定的人一切福就统统来到,你相信吗?你心有定,这个定是有智慧的定,是因为他透过般若的定,透过无上的智慧,心常在定,今天你听师父这句话,比你赚一亿万还富有,因为你已经不缺少什么,譬如说今天你很穷,什么人最有福?师父讲的“心常在定”。定就会了解这个就是我的业,无相,我随缘度日,你就不会抱怨富有,你也不会很高兴;贫穷,你也不会很自卑。今天你饿得很痛苦你也会说这是我的业;今天吃得很饱,你也会了解这是我的福,都不会受影响。别人对我们的看法或者是我们对别人的恩,你也不会记在心中,我对你有恩,你怎么对我这样?因为你心在定,定就是无相,你想想看,学佛这种事比你赚钱更有利。譬如说今天我赚一百万,是不是一定会活得很快乐,不一定,对不对?因为他心不定,心不定他怎么有福可言。他的福是世间的福,如果心在定什么境界来都一样,就和佛一样了。所以我说学佛在一念之间而已,所以多修忍辱是有福报的人,你无法一下子观照无生,你要多忍辱,忍辱从哪里修起?从退让,他很凶,没有关系你让他,看他凶多久,凶久了就凶不起来。譬如说有一个人很凶恶,你一直退让一直退让,你一直让他让到最后看他多凶,天地因果就会调整得很公正,你不必烦恼。底下说不垢不净,也没有垢也没有净,因为垢是对讲的,净是对垢讲的,所以说【虽遍处水深火热之中、其心不动、】为什么?【性德】少两个字:本来。(本来)【如是、】我们的性,本性这个德本来就是于一切相当中如如不动,性德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本来就是这样,所以说性德本来如是,多“本来”两个字意思就清清楚楚,所以,【修显亦然、】我们如果候选显示出来,性德显示出来,【是为福德之相。言智慧相者、心常在明、】我们的心常常在大智慧当中,明就是光明,【体竖穷】三际,【横遍故、】十方,所以竖穷三际,三际就是过去、现在、未来,横遍十方,所以上面竖穷是指时间,横遍就是指空间,就是体贯通三世十方,【相亦竖穷】三际,【横遍、】十方,所以我们本性充满着【智】慧而【无不知、】所以,【亦通性修、】本性的修行,【是为智慧之相。又常讲、方者法也、即依此福德智慧之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是画圆形的,矩是方形的,规矩就是要画圆形或者画方形,一定要有圆规或者是尺,所以智慧之规矩是一定【法则能生众生之解、故曰轨生物解。】轨生物解就是说有一定的轨道,物就是众生,能够让众生了解,这个轨生物解,从以前就有各种不同的解释法,能够让众生了解,一定的轨道、法则叫做轨生物解,【智慧法又能任持涅槃、】任持涅槃就是任运地持续通达涅槃,简单讲就是保证走向涅槃之路,叫做任持涅槃,保证、保持一直通达到不生不灭的涅槃,你就依照这样修行,任持这个涅槃,【如说法身慧命、法身即自性也。此性以慧为命、失慧则法身虽不没】没有消失,但是【而全隐矣、】隐而不显,没有显示出来,所以说本性就是以智慧为命,智慧又是无形的,所以你如果说我们的本性是什么?我们的本性就是充满着智慧,这个叫做我们的本性,人家说明心见性有什么了不起?他就是充满大智慧的人,充沛大智慧的人,【故曰一念不在即同死人。】一念不在就和死人一样,【智慧现前时、打得妄想死、救得法身活。】我们的妄想如果打得死,法身就活,简单讲你除掉了妄想,不生不灭的法身就显示出来,所以人家说,往生解脱是现在的事,不是最后的往生叫做解脱,一般人都误解,误解往生是临命终的事,错了,错了,往生是现在的事情。要记住师父一句话:你现在能够放下掌握住几分的自在,你临命终才有希望可言,你现在没有办法有几分的把握当下这个念头,临命终你哪里有办法自在,很难。所【以此得知自性以慧为命、】所以性跟慧是相同的,【二而不二。】不二而二。【合而言之、曰法身慧命。】所以,我们常常讲:法身就是以智慧为它的生命,叫做法身慧命,法身慧命。这是我们常常讲的。《大方广佛华严经》,这个大方【又方者正也、福德智慧、开成恒沙性德、】显示了【皆诸佛本有】因地【修】行而产【生之正法也。】所以说本有修生之法。因地修行达到果地所产生的正法,没有偏差,没有偏差。

【“广”约用、有体必有相、】有体必有相,【有相必有用、】譬如说我们人有两种体,一种真体就是本性,一种假体就是我们的肉身,色身就是外相,外相就有作用。师父的作用就是弘法利生,有作用。茶杯也有体,这个体就是塑胶,它的相就是圆圆的,一个把柄,它的作用就是喝茶、装人、茶水,体、相、用。譬如说桌子的体就是木材,它没有真体,因为它统统是假相,它统统是物质上的东西,所以它没有心体,它只是物质上的色体而已,它的相就是平平的,它的作用就是这样做起来的,弘法利生有一张庄严的桌子,所以有相必有用,【一物有一物之用、】由这句话我们就知道天地万物,天生我材必有用,简单讲就是不要看成轻别人,有时候小兵可以立大功,就是这个意思。我们如果随随便便地伤害一个人,将来这个人有时候他出的点子能够利益我们一生,所以修忍辱的好处就是他的好处随时都会显现出来,因为他不会去伤害人生,人生就会替他卖命,所以他一直忍辱一直忍辱……。有一天人家会了解他,了解他的时候,别人会惭愧会不好意思,不好意思的时候,虽然他的自尊心不敢向忍辱的人说对不起,但是会尽心尽力地感恩他,尽心尽力地护持他,说:这个人的确有修养,所以忍辱他就有德行,久了就会感动人,感动人,虽然说他很没有用,有一天他突然跟你提议,跟你建议一下,就影响你整个事业影响你一生,因此我们人如果修忍辱,对我们一定会有好处的。你随随便便就伤害到众生,你随随便便就伤害到众生,勾心斗角乱众生,如果被人家查到了,人家会对你很失望,很失望,你身边会失去一些能人,会失去好的因缘,好的因缘。所以为了我们自己的利益也好,为了众生的和合也好,忍辱是一定要修的,所以说一物有一物的作用,就是说世间再没用的也是会有他的作用在。简单讲,一草一木都有它的生存的空间,人应当相互尊重,一草一木都有它生存的空间,树木长得高又壮有其作用,草虽然长得很幼小,但是草能衬托出树木的美,譬如说这棵树很高大,底下的草拔光光,no more(谐音)草拔光光只剩下一棵树,没草的树能看吗?对不对?以佛来讲也是如此,佛在中间旁边都是他的大弟子,是由这些大弟子来衬托出佛的威德,相同的,没错,一棵大树可以庇荫很多人,但是,也需要一些底下的一些花草,师父很伟大,但是也要这些煮饭的人,也要这些办公室里的员工,我如果没有这些办公室的员工,我能整天坐在那里收钱吗?这样能看吗?慧律法师,你在这里收钱吗?来,你缴几月份的,对不对?如果是我,如果是师父,因为我有学佛我都一直感恩,在讲堂工作的工作同仁,这些流通处的员工,我都很感恩,你说一个法师有多能干,你能干不起来,你一定要靠这些流通处,就是这些流通处一直扩散出去,你慧律法师的知名度才够。今天不是说你法说得很好,很好,对不对?没有人帮你录音、录影,帮你放出去,你有多行?你有多行?所以在我的心中,师父的四周围统统是菩萨,统统是菩萨,我都认为他们是菩萨,因此我们的胸量如果放得很大,心存感恩,因为一个人就是有他伟大的地方,我们看他的优点就好,只要他一心一意对佛教,所以说一物有一物的作用,你不要一直以为:我就是师父,我很行,我有钱不怕找不到员工,不能有这种心。所以目前来讲大部分都是徒弟的声音比较大,我不曾跟做成声过,除非这个人很可恶很不得已。所以说:【君子不器、】君子不器就是说一个能人,他不会局限于某一种作用而已,君子不器,一个伟大的人,他不会只有一种作用,这个“器”,器具就是只有一点点而已,它的作用一点点而已,君子不器就是他的度量很大,大到什么样的境界化统统有办法容忍,【能有多用、】有很多作用,【况称性之心乎。】何况合我们的本性,称性就是合我们的本性,依着我们的本性出来的这颗心【用之恰当、】刚刚好,外省籍的讲的:刚刚好,刚刚好!【即返妄顺真而归真、】返妄顺真而归真,返虚妄顺着真性恢复到真实性,【用之不当、】你如果用错了,【则迷真逐妄而成妄。】迷失了真实性,你就追逐着虚妄来成妄,所以,【学佛法人应将此心用到大方广】大就是绝对,方就是元旦的相好庄严,就是修忍辱无生而得,广,底下会讲到“广”,用到大方广【上去、则成佛不远矣。】所以,这部《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部经典,你要成佛一定要经过这个管道,不要说成佛,今天我把这部《普贤行愿品》听完,你的胸量完全不一样,完全不一样。你也无须去让人家开膛剖肚,不必,度量就会很大,所以学《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不得了。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地藏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