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结缘网

妙法莲华经玄义释签卷第二十八

发布时间:2019-06-26 16:00:40作者:地藏经结缘网

  妙法莲华经玄义释签卷第二十八 富八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

  门人灌顶记

  唐天台沙门湛然释

  ○次若论下较量中四初略辨同异次喻如下借小为譬三前迹门下辨多少深浅四当拣下示文判位。

  若论实道得益两处不殊而权智事用不得相比。

  初文云若论实道两处不殊权智事用不得相比者本门法身迹门生身两处得益所证圆理理无深浅故曰不殊岂以初住无生忍位齐于本门法身一生菩萨耶。

  喻如慧解脱俱解脱无漏不二而功德优劣前迹门得道止齐无生法忍本门得道齐余一生在以尘为数多少深浅岂同于前当拣彼文从发心处即是六根净位乃至一生在即是最后分真(云云)。

  二三四如文。

  ○次明流通益又二初正释次释疑。

  又流通利益者前流通迹门是诸发誓菩萨及诸罗汉得授记者此土他土弘经论其功德观文但明冥利不说显益今说本门付嘱一切诸佛所有之法兼得迹门法也秘奥之藏即是本迹中实相也一切甚深之事即是本迹中因果也如此等法付嘱千世界微尘菩萨法身地弘经何但如生身此土他土弘经耶十法界身游诸国土则有冥显两益也。

  初正释中意者辨两处得益??显不同初言迹门??利益者但见与记不云入位故名为??如分别功德品即是显也又地涌弘经亦显益也或迹门诸菩萨至此复益及本门中新得益者或有未预此诸益数并有??益故云兼得迹门。

  ○次释疑中二先疑。

  疑者云法身常有佛何须菩萨弘。

  ○次释。

  但弘之在人待时待伴如佛虽在世而文殊入龙宫法身处虽有佛复须外缘故佛付嘱吐舌摩顶种种相貌殷勤付嘱令弘此法得无量微妙功德其有闻者妙益不可称数故文云若有闻佛说寿量一切皆欢喜得无量无漏功德之果报即此意也。

  释中云待时者如华严不悟待至三味乃至涅槃一一味中亦有待时如佛边未益待共文殊入净名室乃至涅槃未悟待至后佛出世之时待伴者如在鹿苑待五比丘度五人已处处化益如华严中四大菩萨乃至法华中身子弥勒等及文殊入海领无数众来至佛所等涅槃中迦叶德王师子吼等又如佛留智积以待文殊分身不答以待后佛亦如持品五百声闻及诸菩萨比丘尼等皆是待伴又待时者如待文殊答问竟时待弥勒腾疑竟时待文殊龙宫出时待妙音东来时等并是待时故知诸佛法身遍一切处而假诸菩萨共化之时以菩萨为伴次引证中二文迹本两门后令弘此法者即是本迹两门发誓弘此法华经者是也。

  ○次观心中三先释次引证三此即下结益初文又二初境次观初境又二初不可观。

  十观心者本妙长远岂可观心。

  ○次明可观可观又二先立。

  虽不即是亦不离心。

  ○次何者下释。

  何者佛如众生如一如无二如。

  释中云何者佛如众生如至利益之相者如下?中云速愿我如得如佛如说如之寿亦复无量如是观如如即是理闻名起观即是观行乃至究竟成无上道故具六即。

  ○观又三先不可观。

  佛既观心得此本妙迹用广大不可称说。

  ○次我如下可观。

  我如如佛如亦当观心出此大利。

  ○三亦愿下弘誓。

  亦愿我如速如佛如。

  (△次引证)。

  故文云闻佛寿无量深心须?信其福过于彼愿我于未来长寿度众生如今日世尊诸释中之王道场师子吼说法无所畏我等于未来一切所尊敬坐于道场时说寿亦如是。

  (△三结益)。

  此即观心本妙得六即利益之相(云云)。

  (△自玄义二上释签二下释妙以来至此本迹十妙皆竟今科料简大妙)。

  ○次料简中。

  问大妙云何。

  初问者问云何同异。

  答此应三双六句分别(云云)文云佛自住大乘又云如是大果报又云有大车而题称为妙如涅槃云大般涅槃微妙经典而题称为大即妙是大即大是妙也大品云色非深非妙乃至识非深非妙此是大破妙此文云一切法空寂无漏无为无大无小此是妙破大如大阿罗汉此大犹修于妙如灭止妙离此妙犹更修大(云云)。

  答三双六句者初两句约圆理故名与义更互而立以不异故耳次两句者今题称妙破小乘之大大品题称大破小乘之妙亦应对教等第三两句亦对小辨亦应对教等思之可见。

  问若大妙一等余经俱应称妙答余经通论约理大妙不殊而别带方便此经不带方便故别称妙小乘得入发迹显本故别称妙。

  次问大妙一等约前六句中初两句为问。

  问大小俱称妙大小俱明常一往斥之(云云)小乘灭止妙离名同理异不得是常。

  次问至一往斥之者初是问一往下答一往亦得俱称为常若其斥之唯有无常不得于常小乘亦有三无为常若望大乘如宝性论二乘由是无常等倒名同是一往理异是斥之。

  并云不得是妙答妙名不可思议小乘真谛亡言绝虑通得是不思议通名为妙耳次当纵之亦得以三无为称常而常异。

  并云不得是妙者既一往名妙斥之则无常故并云既无常亦无妙次答中但约一往答不以斥之答从纵之下纵前斥之既有三无为之常复言常异者于纵复夺是故云异。

  又并既俱称常亦俱会一答会诸见同入真而会异。

  次又并者大小俱称常小乘应会一此约法华为难答中亦是先同而后异。

  又并俱无常俱粗俱不会耶例通而义异云何大乘无常大乘非但无无常亦无于常以无于常故言无常云何大乘是粗夫有言说即名为粗云何大乘不会耶一切诸法皆是佛法更无所会(云云)。

  次并者大乘无常粗不会耶例下答意同前前同后异云何下释释中但释同边异意如向。

  ○次释莲华先列章。

  次释莲华者为四意一定法譬二引旧释三出经论四正解释。

  ○次解释释初文三先明约譬次明法理三和会二释。

  定法譬者权实难显借喻莲华譬于妙法又七喻文多故以譬标题。

  初意中云七譬文多者用多语意方显权实不同莲华用十二字显理周足。

  ○次法理中三法譬合。

  又解云莲华非譬当体得名。

  类如劫初万物无名圣人观理准则作名如蛛罗引仿之结网蓬飞独运依而造车浮槎泛流而立舟鸟迹成文而写字皆法理而制事耳。

  譬中云蛛罗引仿之结网博物志云伏??造八卦神农造五谷货狄造舟(黄帝臣也)维父造臼杵(黄帝臣也)蚩尤造兵(火帝时臣)黄帝造冠冕容成造历(黄帝臣也)岐伯造医(黄帝臣也)隶首造数(黄帝臣也)皋陶造狱(舜时臣也)嵇仲造车伯益造井蒙恬造笔蔡伦造纸(未见造网人准例可悉古人所造皆法理而立)。

  (△三合)。

  今莲华之称非是假喻乃是法华法门法华法门清净因果微妙名此法门为莲华即是法华三昧当体之名非譬喻也。

  ○三和会中二先略明融会意。

  余经多自释名此经无解或是其文未度耳而此两释皆有道理今融二意。

  ○次正会中又二先问起。

  问莲华定是法华三昧之莲华定是华草之莲华。

  ○次答答中三先正明用法譬。

  答定是法莲华法莲华难解故草华为喻。

  ○次利根下明法譬所以。

  利根即名解理不假譬喻但作法华之解中下未悟须譬乃知以易解之莲华喻难解之莲华故有三周说法逗上中下根约上根是法名约中下是譬名三根合论双标法譬。

  ○三如此下结。

  如此解者与谁为诤耶今且依法譬为释也。

  ○次明旧解中二先叙诸师次叙光宅初文二先别叙三师次通叙诸师。

  二引旧解睿师序云未敷名屈摩罗将落名迦摩罗处中盛时名分陀利远师云分陀利迦是莲华开喻然体逐时迁名随色变故有三名也大经亦云人中莲华分陀利华二名并题者应有通别之异今取莲华是通分陀利是别称道朗云鲜白色或翻为赤色或翻为最香如此皆是开盛之义举分陀利则兼之矣问梵本举别此方用通何也答外国有三时名此方则无但举通名通自兼别。

  前之三师无破。

  ○次诸师中二先列次此十及六下略破。

  他解莲华有十六义莲华从缘生譬佛性从缘起莲华能生梵王譬从缘生佛莲华生必在淤泥譬解起生死莲华是瑞见者欢喜譬见者成佛莲华从微之着譬一礼一念皆得作佛莲华必俱譬因果亦俱华必莲譬因必作佛莲华譬引入莲华世界莲华是佛所践譬众圣托生此十譬只是今家譬行妙中片意耳。

  列初中言此十譬行妙中片意者今家行妙具无缘慈悲及戒定慧慧中具有生灭无生无量无作况复次第不次第及增数等乃至开显一心五行摄一切法初云佛性从缘起者则不摄无作但是理性从缘而发第二文既亦云从缘通摄福德庄严等但是远有生佛果义第三意者但知心性不离生死既未修行但是戒圣行初耳第四意者见者得入初欢喜地八相成佛此无作慧仍未终极第五意者微有至着之义故亦在于戒圣行中第六意者明权实不二但是理体亦是戒圣行前之理体耳第七意者云因必含果果既未现犹在地前无量行中第八意者钝根菩萨及二乘人犹属缘因福德所摄第九意者托生处通犹兼方便修入华台终未圆极故是无作圣行未终文阙一义例前可知圣行尚自未周况复梵天病儿等行故知此十但是行妙少分而已。

  莲华生淤泥淤泥不染譬一在三中三不染一莲华三时异譬开三秪是一莲华有开有合譬对缘有隐有显莲华于诸华最胜譬诸说中第一华开实显譬巧说理显莲华有三时异譬权实适时此六譬秪是今家说法妙中片意耳。

  此六譬秪是今家说法妙中片意者初意者一在三中权犹覆实小部法耳第二意者秪是开权大部法耳第三意者秪是显露及秘密耳第四意者秪是废权立实一意第五意者但是所诠第六意者秪是权实兼用然显露不定秪摄四时于四时中八教不周故云片意。

  ○次破光宅中又二先引。

  如光宅云余华华果不俱譬余经偏明因果此莲华华果必俱譬此经双辨因果弟子门明因师门明果故借莲华为喻。

  ○次破破中二先正破。

  今谓此解语略而义偏若迹门师弟各有因果文云我尽行诸佛所有道法道场得成果即师之因果会三归一即弟子因得记作佛即弟子果本门云我本行菩萨道时即师因我得佛已来甚大久远即师果我昔教其初发心即弟子因今皆住不退悉当得成佛即弟子果彼义偏略故不用。

  ○次且助下借彼语助显正也即是约因果而论实相。

  且助成其语如四微色法不当华之与莲而约微论华论莲今实相之理不当本迹因果而约理明于本迹因果耳又如四微不当开之与合而约微论开合实相不当权实而约实相论开权显实发迹显本耳。

  ○三引经论准经本论及大集经初引论中三初列十七名次余名下引论解释三今解下今解论意。

  三引经论者法华论列十七名一无量义二最胜三大方等四教菩萨法五佛所护念六诸佛秘藏七一切佛藏八一切佛密字九生一切佛十一切佛道场十一一切佛所转法轮十二一切佛坚固舍利十三诸佛大巧方便十四说一乘十五第一义住十六妙法莲华十七法门摄无量名字句身频婆罗阿閦婆等。

  初列名如文。

  余名悉不解释唯列十七名次解莲华有二义一出水义不可尽出离小乘泥浊水故复有义莲华出泥水喻诸声闻入如来大众中坐如诸菩萨坐莲华上闻说无上智慧清净境界证如来密藏故二华开者众生于大乘中心怯弱不能生信故开示如来净妙法身令生信心故。

  次引解中云余名不解今若欲略知法华论十七名中意者第十六既名妙法莲华当知诸名并是法华之异名耳又诸名者但法无喻唯今妙法法喻双举故知亦可用于莲华喻十六名如妙法者本迹各三无物以喻故喻莲华余十六名亦含本迹各有三义迹中诸经不谭佛意故名有量今经本迹施开废三佛旨无尽故云无量况成道后处处开废名无量义言最胜者胜秪是妙亦是叹美本迹之辞言方等者亦曰广平迹本遍[(冰-水+〡)*ㄆ]故名为广一实无二故名为平言教菩萨法者迹门被会纯成菩萨本门增进纯为菩萨故下文云若闻此经是善行菩萨道言佛所护念者为实施权而护于实开权显实而护于权废权显实而护于理为护故念念持于护本迹唯说初成道来念用于实众生无机寻思方便念用于权方便既足念显于实一实既显权废实存佛久已成众生流转故念垂迹?此迷徒物虽受道迷于近迹念示远本废其近迹佛秘密藏者唯佛与佛乃能究尽非时不授为秘具一切法为藏(云云)一切佛藏者一切诸佛无不入于三德秘藏平等有故故云一切一切佛密字者权实相即本迹亦然人无知者故名为密以密为名故云密字言生一切佛者开权显实即识迹佛之所从生开迹显本即识本佛之所从生言佛道场者实相即是迹佛本佛得道之场言佛所转法轮者三世诸佛所转法轮不出权实本迹二门言佛坚固舍利者此经即是法身全身坚固舍利不同生身碎身舍利实本不动故名坚固言大巧方便者方便既是莲华异名古人何故判方便品从昔题名净名报恩等经皆有方便品岂以名同能混其义净名等意密以同体兼于三教名为方便今此法华唯一佛乘体内方便故名方便第一义住者所住即是诸法实相摄无量名字者余经权实尚未相摄况复本迹今此二门摄无不尽如上所释略辨方隅若委论者以论二义一一对辨应以六义一一对之仍引经文一一证成皆以妙法转度入余十六名中方称文意。

  ○三解论意中二先正释。

  今解论意若言令众生见净妙法身者此以妙因开发为莲华也若言入如来大众坐莲华上者此以妙报国土为莲华也。

  ○次何者下重释。

  何者卢舍那佛处莲华藏海共大菩萨皆非生死人若声闻得入于此即妙报国土为莲华也彼论望今意乃是行位两妙耳。

  得入由行入住名位所以如第三卷境妙中已略解竟。

  大集云怜愍为茎智慧叶三昧为须解脱敷菩萨蜂王食甘露我今敬礼佛莲华又以戒定慧陀罗尼为璎珞庄严菩萨今解经当是菩萨揽四法成假名人如蜂在华复以前四法自资如蜂食华也。

  次引大集者但是约莲华为法门耳亦未足以显妙今文判之亦且依其因果义边用为解释。

  ○四正解中二先重叙法喻意次正解初文三初更叙经论意次然经文下释疑三夫喻下明体不同初文又二初叙经论意。

  四正释者若依大集行法因果为莲华菩萨处上即是因华礼佛莲华即是果华若依法华论以依报国土为莲华复由菩萨修莲华行报得莲华国土。

  ○次当知下明法喻意。

  当知依正因果悉是莲华之法何须譬显为钝根人不解法性莲华故举世华为譬亦应何妨。

  ○次释疑中文不立疑直释而已即是释伏疑也。

  然经文两处说优昙钵华时一现耳此华若生轮王应出若说此经即授佛记法王王世也此灵瑞华似莲华故以为喻若从此意即是借喻喻于妙法。

  有伏疑云两处优昙并可以喻此权实经一切之言遍摄众机又时一现耳足表最后何不以为喻而用莲华耶然经文两处明优昙华者如优昙钵华时一现耳又譬如优昙华一切皆爱乐今但云时一现耳且从一文结语古今释云此似莲华故以为喻是故正应须用莲华莲华中有全分喻故。

  (△三明体不同)。

  ○三明用喻意中二初叙涅槃通论八喻次明经论分喻非极。

  夫喻有少喻遍喻如涅槃(云云)。

  言涅槃八喻者凡诸经论取喻不同有分有遍如大经云喻有八种谓顺喻逆喻现喻非喻先喻后喻先后喻遍喻分喻者具如经说故第五云面貌端正如盛满月白象鲜洁犹如雪山满月不可即同于面雪山不可即是白象不可以喻喻真解脱为众生故故作是喻今亦如是不可以喻喻于妙法为众生故以喻莲华。

  (△次明经论分喻非极)。

  但少喻以月喻面不得求其眉目雪山况象不可觅其尾牙今法华三昧无以为喻喻比莲华耳。

  ○次夫华下正释中二初更通叙用喻意次又余华下正释初又二初示前文次出今喻意。

  夫华有多种已如前说。

  初文具如第一卷文意。

  唯此莲华华果俱多可譬因含万行果圆万德故以为譬。

  ○次文中二初总次多分下别总如分喻别如全喻初总中二释结释又二先略次又以下广。

  又余华粗喻九法界十如是因果此华妙喻佛法界十如因果。

  初文言九法佛法者秪是权实权实不出十法界法故略以对之。

  ○次广中犹总故但对本迹六文具如序中文意又二先对六喻次以十如结成初文二标释。

  又以此华喻佛法界迹本两门各有三喻。

  ○释中本迹各二释结释中各皆先譬次合或有引文等前序文中具引六文竟故今不委悉。

  喻迹者一华生必有于莲为莲而华莲不可见此譬约实明权意在于实无能知者文云我意难可测无能发问者又云随宜所说意趣难解二华开故莲现而须华养莲譬权中有实而不能知今开权显实意须于权广识恒沙佛法者秪为成实使深识佛知见耳三华落莲成即喻废三显一唯一佛乘直至道场菩萨有行见不了了但如华开诸佛以不行故见则了了譬如华落莲成此三譬迹门从初方便引入大乘终竟圆满也又三譬譬本门者一华必有莲譬迹必有本迹含于本意虽在本佛旨难知弥勒不识二华开莲现譬开迹显本意在于迹能令菩萨识佛方便既识迹已还识于本增道损生三华落莲成譬废迹显本既识本已不复迷迹但于法身修道圆满上地也此三譬譬本门始从初开终至本地。

  (△次以十如结成)。

  ○次结成中亦二先举前生后。

  二门六譬各有所拟。

  ○次释释又二先释次结初文二先迹次本初又二先结成十如。

  初重约佛界十如施出九界十如次重开九界十如显佛界十如三重废九界十如成佛界十如三譬摄得迹门始终尽。

  ○次例余境余妙。

  若得此意十二因缘四谛三谛等智行位乃至功德利益亦用此譬譬之(云云)。

  第四重约本佛界十如施出迹中佛界十如第五重开迹中佛界十如显出本中佛界十如第六重废迹中佛界十如成本中佛界十如。

  次本文可见。

  ○次始终下结。

  始终圆满开合具足。

  迹门以施为始开为终本门以垂为始拂为终各以始开终合合竟名为圆满具足。

  ○次是为下总结。

  是为少分以莲华为譬也。

  可见。

  (△次别)。

  ○次多分喻即全分也今不云全但云多分者虽以此华喻于本迹各十意足然因果自他久近适时乃至实相妙体取体妙宗体家之用体宗用三料简之相何由可以此华能喻理足事阙故云多分于中又二先叙意次广释初文略述两文遍喻之相如师子法门遍喻如来果人大用次波利树法门遍喻行者从因至果今莲华独能喻前两义约本门则是果人无方大用节节不休当当不已约迹门譬于行者从因至果味味调熟位位入圆于中二先引二譬次今亦下结意显同同意如向可以意得。

  多分喻者释论解师子吼义从深山谷种生长身力手足爪牙头尾震吼等譬譬师子吼法门亦如大经明波利质多树黄疱果等遍喻行人。

  言譬如师子吼法门者大论二十三先列师子种类身相吼声然后合云如来师子亦复如是从六波罗蜜四圣谛清净种中生寂灭大山谷中住一切种智头集诸善颊无漏正见修广目光泽定慧等行步高广眉四无所畏牙白利四正勤坚满颐三十七品齿齐密修不净观吐赤舌修念慧耳高上十八不共毛光泽三解脱门身肉坚三种示现修平脊明行足腹不现忍辱腰纤细远离尾长四如意足安立四无量智颦呻无碍解脱口威伏诸外道邪见之属觉诸众生四谛睡等大经波利质多罗树者二十七经遍喻中始自叶黄终至开敷遍喻佛弟子初始出家乃至得果经云三十三天有波利质多树其根入地深五由旬枝叶四布五十由旬叶熟则黄诸天见已心生欢喜是叶不久必当堕落其叶既落复生欢喜是枝不久必当变色枝既变色复生欢喜是色不久必当生疱见已复喜是疱不久必当生见已复喜是不久必当开敷开敷之时香气周遍五十由旬光明远照八十由旬诸天尔时夏三月在下受乐我诸弟子亦复如是其叶黄者喻念欲舍家叶落喻剃发色变喻白四羯磨生疱喻发菩提心喻十住菩萨见性开敷喻得阿耨菩提香气喻十方无量众生受持禁戒光喻如来名号周遍夏三月者喻三三昧诸天受乐喻诸佛在大涅槃常乐我净。

  今亦如是从初种子乃至莲成喻于妙法也。

  (○先叙意已竟次广释)。

  ○次今莲华喻中为二先喻次结初文二先喻迹十次喻本十初迹十中文自为十初喻境广余九稍略前境有六兼无谛境为七今亦具喻初喻十如前释法中先总次别今亦如是还须以总而冠于别初总中二释结。

  譬如石莲乌皮在外白肉在内四微为质卷荷欲生微细众具开华布须莲实房成初后不异莲华始终十义具足譬佛界众生始自无明终至佛果十如是法无有缺减。

  初中在外相在内性质为体欲生力众具作开华因布须缘莲实果房成报初后不异为究竟等莲华始终秪是相乃至报。

  总譬竟。

  ○次譬如下别释中自为十文一一皆先譬次合次引证等。

  譬如石莲黑则叵染硬则叵坏不方不圆不生不灭劫初无种故不生今不异初故不灭是名莲子相一切众生自性清净心亦复如是不为客尘所染生死重积而心性不住不动不生不灭即是佛界如是相净名曰一切众生即菩提相即其义也。

  初释譬相中众生无始诸法具足犹如石莲黑则下列石莲相劫初下释上六句中不生不灭理相自然故云无种流转至今不增不减为不灭一切下合譬文略客尘不染合初句生死重沓下合次句乘其句势便合不方不圆方故住圆故动今合意者不住如不方不动如不圆是则不住生死不动生死不住故不灭不动故不生。

  譬如莲子虽复乌皮淤泥之中白肉不改一切众生了因智慧亦复如是五住淤泥生死果报一切智愿犹在不失是名佛界如是性故言烦恼即菩提又诸法不生般若生即其义也。

  次释性中初如文次言智愿不失后言烦恼即是与前智愿不失二义似如相违共成如是性耳智愿是宿种烦恼是理具种在惑中而惑体全是又诸下复显修得以有当成之性故般若可生。

  譬如莲子在淤泥中而四微不朽是名莲子体一切众生正因佛性亦复如是常乐我净不动不坏名佛界如是体大经言是味真正停留在山草木丛林不能覆灭即其义也。

  次释体中四德为四微不为生死所动而理性不坏释大经意如止观第一记。

  譬如莲子为皮壳所笼为泥所没而卷荷在心而有生长之气一切众生心亦如是虽为苦果所缚集惑所沉而能于中发菩提心甚大雄猛如师子乳如师子筋弦是名佛界如是力经言若发菩提心动无边生死破无始有轮阎浮人未见果而能勇猛发心也。

  次释力中具合四句如师子下重譬甚大雄猛次引经者动无边生死如生长之气破无始有轮如有钻皮之用有即二十五有因果如轮转也阎浮下证能发心。

  譬如莲子虽复微小乌皮之内具有根茎华叶须台众具顿足是名莲子如是作一切众生初发菩提心亦复如是明解决定慈悲誓愿上求下化誓取成就志不疲退是名佛界如是作华首经言一切诸功德皆在初心中即其义也。

  释如是作中乌皮如无明众德如内具发心如欲生不惑如决定慈悲去明发心之相成就如顿足始从根茎终至顿足始从发心终至极果次引华首以证始终。

  譬如莲子根依淤泥而华处虚空风日照动昼夜增长荣耀顿足一切众生亦复如是从无明际发菩提心修菩萨行出离生死入法性中因行成就值于佛日被神通风其心念念入萨婆若海此名佛界如是因经言于无量劫所作功德不如五茎莲华上然灯佛得功德多此是真因成就即其义也。

  次释如是因中合譬一一对喻合之文足次引经者但证前真因如华处空耳。

  譬如莲华须蕊围绕在华内莲外此名莲华如是缘菩萨亦如是于真因中具足万行六波罗蜜一行一切行资助于因如须在华内若得果时众行休息如须在莲外是名佛界如是缘经言尽行诸佛所有道法即其义也譬如莲华华成结莲而华叶零落台子成实此名莲子如是果菩萨亦如是真因所感无上菩提大果圆满究竟成实是名佛界如是果故经言佛子行道已来世得作佛即其义也。

  譬如莲实房台包绕此名莲子如是报菩萨亦如是大果圆满无上报足习果之果依于报果如实依台经言如是大果报久修业所得即其义也。

  譬如泥莲四微处空莲四微初后不异此名莲子本末等一切众生亦如是本有四德隐名如来藏修成四德显名为法身性德修德常乐我净一而无二是名佛界十如本末究竟等经言众生如佛如一如无二如即其义也是用莲华譬十如境竟。

  次用莲华譬十二因缘者乌皮淤泥水草重覆通如上说也即是无明支种子能生力即是行支内有卷荷华须备具即是识名色六入触受支含润爱取有支团圆盘屈不能得出即是老死支若能芽锋萌动钻乌皮破即是无明灭不复在乌皮内生即是诸行灭出?壳外即是老死灭此略譬四种十二因缘也。

  次譬十二因缘中亦应通释故云通如上说今略通从别指上八字即是无明。

  ○从譬四谛去但文相通总细寻可见。

  次用莲华譬四谛者乌皮譬界内苦白肉譬界内集泥譬界外集水譬界外苦道灭可知此通譬四种四谛也。

  次用莲华譬二谛者莲藕茎叶等譬俗莲藕茎孔空譬真此通譬七种二谛也。

  次用莲华譬三谛者真俗如前四微拟常乐我净譬中道第一义谛此通譬五种三谛也四微无生无灭譬一实谛。

  劫初无生今时无灭譬无谛无说也用莲华譬境妙竟。

  ○次譬下九妙文虽通总大意具足。

  次更譬九妙者内有生性譬智妙卷荷生性譬空智妙须叶生性譬假智妙莲台四微生性譬中智妙此三生性譬一心三智妙也。

  初言智妙中但云三智者只用三智摄二十智意亦略尽况更立一心对前以为次第。

  莲子虽小备有根茎华叶譬行妙茎即慈悲叶即智慧须即三昧开敷即解脱又叶以譬三慈者覆水青叶譬众生缘慈覆水黄叶譬法缘慈倚叶譬无缘慈倚荷若出莲生不久无缘慈成得记不久又根华子叶利益人蜂即檀香气即尸生泥不辱即忍增长即精进柔湿即禅不污即慧齐此譬行妙也。

  莲譬理即位芽钻皮粗住位芽出皮细住位钻泥欲定位齐泥未到位出泥在水四禅位禅定如水能洗欲尘处水增长譬无色位齐此譬观行莲华位出水譬破见思相似莲华十信位处空含而欲敷譬十住位须台可识譬十行位随日开回譬十回向位敷舒成就荷负蜂蝶譬十地位须叶零落台子独在譬休息众行妙觉圆满果上无事真常湛然此皆譬位妙也。

  次譬位中观行位举于欲定乃至四禅者寄此伏惑之位以释非即五品必修世禅随日开回者白莲青莲并因日开有人云白莲因日青莲因月故诸天中用华开合以表昼夜以龙眠龙起以表春秋。

  莲有四微譬真性轨莲房内虚茎藕中空譬观照轨台房围绕譬资成轨此譬三法乘妙也。

  莲成处空影临清水譬显机显应影临浊水譬冥机冥应影临风浪之水譬亦冥亦显机应大经云闇中树影夜影临水譬非冥非显机应此等譬感应妙也若风摇莲华东昂西倒向南映北下风则合上风则开者即譬东涌西没中涌边没等此譬地动瑞日暮华合譬入定瑞日出华开譬说法瑞远望则红近望则白赤华青叶相映辉赫譬放光瑞流芳遍野譬栴檀风瑞蕊粖飘飏譬天雨华瑞风雨飘洒翻珠相棠譬天鼓自然鸣瑞此等皆譬神通妙也。

  华合未开譬隐一乘分别说三华叶正开譬会三归一但说一乘华落莲存譬绝教冥理若知如来常不说法乃名多闻此等譬说法妙也。

  从一藕边更生一华展转复生无量莲华譬业生眷属妙从一莲房堕子在泥更生莲华展转复生无量莲华譬神通眷属妙掘移彼藕采彼莲子种于此池莲华炽盛譬愿生眷属妙彼池飞来如游薄雾入于此池莲华炽盛譬应生眷属妙。

  如游薄雾者夫莲华池见下风边他人池中荷草等上如似游复似薄雾者即是此藕移入他人池古俗相传皆有此说乃至本中诸妙意亦可知自非大师妙证何能以此遍喻本迹。

  鱼鳖噞喁其下蜂蝶翔集其上譬众生果报清凉之妙益见者欢喜譬于因益采用其叶譬三草益采用其华譬妙小树益采用其莲譬妙大树益采用其藕譬妙实事益此等譬功德利益如是等譬及余无量譬喻以譬迹中十妙(云云)。

  (△次喻本十)。

  次譬本者譬如一池莲华始熟熟已堕落投于泥水方复生长乃至成熟如是展转更生熟岁月既积遂遍大池华田布满佛亦如是本初修因证果已竟为众生故更起方便在生死中示初发心复示究竟数数生灭无数百千本地垂应俯同凡俗更修五行乌莲更生茎叶譬更修圣行莲子四微稍稍增长譬更修天行荷叶始生譬更修梵行莲子堕泥譬同诸恶更修病行莲芽始萌譬同小善更修婴儿行如是三世益物不可称计遍满法界无非分身垂迹开迹废迹等益(云云)。

  (△次结)。

  若非莲华何由遍喻上来诸法法譬双辨故称妙法莲华也。

  妙法莲华经玄义释签卷第二十八

  音释

  (即委切)。

  疱

  (匹貌切)。

  噞喁

  (噞鱼检切喁鱼容切噞喁鱼口上下貌)。

  淤

  (依据切浊泥也)。

  ?

  (音[邱-丘+去]鸟卵空也)。

  壳

  (许角切)。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地藏经全文

  • 地藏经注音

  • 地藏经讲解

版权所有:地藏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