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结缘网

圆满的成佛之境

  一、引言  在中国佛教里,最为全面的成佛宗教实践体系是为止观法门,乃由天台宗的实际创始人智豈顗所创,是证人涅槃境界之要法。其止观学说为天台宗的根本教义,由三种止观组...
圆满的成佛之境

中国佛教的和谐理性模式——从

中国佛教的和谐理性模式——从“心”开始的功德本体论上海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李向平  中国佛教的一个重要传统,就是它关怀生命、重视人生的传统价值体系,往往能够契理契机...
中国佛教的和谐理性模式——从

佛教修心思想与现代文明的互动

佛教修心思想与现代文明的互动荆三隆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西安)  摘要:中国佛教思想文化是在印度佛学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2000多年来相互融合、吸收中逐步形成的,是民族文化中十...
佛教修心思想与现代文明的互动

中国佛教心性论的四种范式及其

中国佛教心性论的四种范式及其比较笔者曾经在博士论文的导论中归纳出隋唐佛教心性论的四个理论环节:其一为“心体与理体”,包含对众生本性的判定以及众生之心体与真如理体的...
中国佛教心性论的四种范式及其

中日佛教关系

  佛教传入日本的明确时期虽不可考,但据诸佛教史籍所载:梁武帝普通三年(522)由中国江南渡日以制鞍为业的汉人司马达等在日本大和坂田原设立草堂崇奉佛教,达等的女儿司马岛并首...
中日佛教关系

戒从心生

  提要  戒(siila)或戒行(siilana)为善良的利己又利他的品行,重视有善良的动机以及美好的成果。持善戒、持不善戒,犯戒、破戒,戒之杂染、戒之净化,皆须「思(cetana)」心所法...
戒从心生

乐崇辉:心的表达

心除了造作作用外,尚有心的感应,这二种都是属于无形无象的,且是不可捉摸的,但在整个心路历程中,是不会消失的。感应当中,又分为灵感及梦感。正信而入佛门的人,不少是由这二种...
乐崇辉:心的表达

《肇论》对魏晋般若学发展的意

《肇论》对魏晋般若学发展的意义业露华  《肇论》一书,是后秦时僧人僧肇所著,系统全面发挥佛教般若学思想的论文集。僧肇,本姓张,京兆长安(今陕西安市)人,生于晋孝武帝太元九年(384年...
《肇论》对魏晋般若学发展的意

佛学的“无我观”——于我离我

佛学的“无我观”——于我离我...
佛学的“无我观”——于我离我

《云南阿吒力教经典研究》序

《云南阿吒力教经典研究》序方广锠...
《云南阿吒力教经典研究》序
  • 首页
  • 297
  • 298
  • 299
  • 300
  • 301
  • 302
  • 303
  • 尾页
  • 共 324 页
  • 版权所有:地藏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