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结缘网

与老领导交流佛法

发布时间:2023-08-10 11:31:46作者:地藏网

  与老领导交流佛法

  2010年12月11日上午,应老领导的盛情邀请,开愿法师在北京举办讲座,与老领导们交流佛法。为大家开解佛法是智慧觉悟的教育,开解生命真正的无量意义,弥陀大愿菩萨示现当今,是众生的福报,为我们示现“敦伦尽分念佛成佛”的最好典范。

  各位领导、各位老菩萨、各位大德居士:阿弥陀佛!(众:阿弥陀佛!)

  今天缘分非常的殊胜!我们有机缘欢聚一堂,这个机缘非常来之不易。所谓缘分,能够聚在一起,需要很多的条件,需要很多人的努力和付出。我们今天虽然只有两个小时的时间在一起交流,台前幕后大家辛苦忙碌了好多天,才有今天我们在一起交流佛法、探讨人生的机会。

  我们要有一颗感恩的心,佛法讲,一切法都是因缘而生,我们今天能聚在一起,如果按佛经上讲,都是过去生中,我们善根福德因缘聚集,才得来今天的这个成果。所以我们要有感恩的心,要感觉到我们的聚会是一个欢喜的聚会,是让我们每一个人通过佛菩萨慈悲的教导让我们提升的聚会,真正做到让每一位来学习的菩萨们都能身心自在、身心和谐,这是多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在我们人生当中,很多缘分、很多事情,一晃就过去了,有在我们脑海里面留下很深刻印象的,也有我们没有印象的。这些现象都表明,我们每一个人,这一生当中,缘分的深浅不相同。我们为什么在佛门里面有那么深厚的缘分,能聚在一起探讨佛法?可见得我们与佛非常有缘分。

  为什么我们与佛那么有缘分?总有一个道理在的。因为“佛”是印度语,梵语,翻译成中文的意思是“智慧、觉悟”,佛就是智慧和觉悟的代表,是代表圆满的智慧,圆满的觉悟。我们每一个人的真心本性本来具足智慧,本来具足觉悟,只不过是每一个人的智慧和觉悟开发的程度不一样。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佛性,都能够成佛。是什么意思?佛性又是什么?这是我们学佛之人应该要探讨、要深入去学习的一件事情。

  佛教的本质——觉悟、智慧的教育

  佛性,佛告诉我们,每个众生都有,不是说佛能成佛,我们众生就不能成佛。佛经里面,我们常常听到说,众生和佛是平等的。既然是平等的,我们看到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普度众生,给当时的众生带来了光明,带来了智慧。佛教在历史的承传当中,按照国际的历史记载,至今已经有2554年了,这2000多年的时间,给无数的人民、无数的众生都带来了智慧,带来了光明。可见得佛法在我们这个地球上,它不仅仅是以一个宗教的形式出现的。

  现在我们谈到佛法,就感觉是宗教,是每天或者是初一、十五让人去烧香、磕头、许愿的地方。其实这是佛教的一个现象,也只是佛教的一小部分而已。真正的精华,真正的智慧是在佛的教导里面。形式只是代表一个仪轨,一个仪式,表示我们中国传统的一种尊师重道的方式。

  我们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几千年源源不断,依旧能够繁荣,发扬光大,就在于我们中华民族人心的纯厚。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可以看到,就像古人讲的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因为我们本来就具足纯净纯善的心,对父母孝敬、恭敬,对老师恭敬,是孝养父母,孝悌,尊敬师长,所以我们到庙宇里面去敬香、去拜佛,这是中国的传统文化。

  “点香”代表什么意思呢?佛陀在世的时候,这些弟子没有对着佛点香,这也是中国的一个特色。因为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有智慧的民族,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看我们的万里长城,长城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烽火台,是用来传递讯息的。比如边界有了状况了,有了什么事情了,邻近的烽火台就点燃烽火,烟就冒出来了,往远处传,就近的烽火台看见前面有点这个火,有烟了,说明这个地方有事故出来了,他也点燃,就这样一个一个传,很快就传到京城,领导就知道,边防这边有问题,有事情。这样就能够及时把讯息传到中央,传到皇帝那个地方。所以说,它代表传递信息。

  到了佛教,到了宗教里面,我们燃香,叫做“信香”:第一,传递我们对佛菩萨的一种信心;第二,香的缭绕是无限度的,表示我们对佛的恭敬和信心,也表示这个香是跟佛菩萨沟通的媒体。过去没有那么方便的讯息沟通工具,不像现在,有手机,通讯那么发达,很快能把讯息就传到全国各地了。那个时候的人,没有任何传递讯息的工具,所以用这种方式,来传递这边发生情况了的讯息。

  我们知道,佛是我们的老师,就像祖师们常讲的,“本师释迦牟尼佛”,“本师”,就是根本的老师,就是佛教当中教导我们的第一个老师。所以佛教起初是以文化教育出现的。

  当年佛陀在世的时候,这些弟子都在他身边听佛讲经、说法。“讲经”讲的是什么?这些弟子在生活当中,在人生当中有什么困惑、有什么不理解的,向佛请教,佛一一地给作了回答,记载下来,就变成现在的经典,就相当于我们中国的孔子一样。所以,佛把学术,把人类文明的真谛传递给一切众生。这是在我们人生当中非常重要的。

  我们都知道,释迦牟尼佛当年出生在印度,他是一个皇太子,要登基做皇帝的。后来他感觉到人世间有诸多的苦恼,感觉到人生许多的无常,很痛苦。体会到种种的苦难以后,想寻求一个解脱的道路,人不再痛苦,能够摆脱种种障难,就发了这样一个心:要寻求解脱!所以到当时的印度去参访这些有学、有修的高人来学习解脱之道。于是,他遍访了整个印度所有的有知识、有道德、有智慧的这些高人之后,感觉到生、老、病、死没解决。后来他领悟以后,说这个事情既然没法解决,自己放下,就在菩提树下打坐修行。

  把种种的妄想、烦恼、忧虑放下之后,心地得到清净。得到清净,这个清净,不是我们一般人所讲的清静,是进入一种非常清净的境界,佛经里面讲叫做“禅定境界”。忽然间,有一颗流星划过,他明白了:原来我们众生放下烦恼,放下对立,放下痛苦,清净自在的这个真心本来就具足。

  疾病的起因——病由心生

  我们今天为什么有那么多烦恼,身体为什么不健康,就是我们的烦恼太多了,我们妄念太多了!这个身体招架不了了。今天有好多个念头,明天又有好多个念头,结果念头太多,影响了你的身体,这是非常有道理的。

  我们为什么要念佛,为什么要诵经,就是把我们妄想的心收回来,让我们的心能够有休息,慢慢地让它清净下来,把所有的烦恼,所有的痛苦都放下,这个时候你就不会生病了。所以病的根源不在于你身体、生理的原因,最主要的,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是你心里先有了忧虑、先有了烦恼,然后它波及到你的身体,才产生了病变。你的细胞病变了,逐渐逐渐地,你又不懂这个方法,然后越来越恐怖,越来越忧虑。所以,越病越严重,就不能够好起来。

  只有我们把心情、心态调整好了,所谓“百毒不侵”。佛告诉我们说“慈悲心能够解除一切病毒”,你有大慈悲心,病毒来了,在你身体里面它起不了作用。因为我们有一颗慈悲心,有一颗关怀别人的心,本身它就是一个很强有力的免疫系统。我们心很躁乱,心很烦,心很乱的时候非常容易生病;我们的心很开朗,每天很洒脱,这样的人不容易生病,即使生病了也很容易就恢复。

  病能不能死人?其实病死人的几率非常小,被吓死的比较多。自己生病了,又不懂这个道理,就很恐慌,很恐怖,所以本来刚查到有病的时候,本来只有一成、二成的病,隔了两三天以后,这个病就到晚期了,很厉害了,或者说过了几天头发就都白了,其实不是这个病造成的,是我们的心造成的。

  在科学的角度也能够讲得通,因为我们身体每个细胞都是有生命的,如果把它细细地分析,每个分子、每个小的组成细胞每天都在新陈代谢,每天都在变化。我们心情很愉悦的时候,细胞的活动也是很愉悦的,新陈代谢就很健康,就很顺畅。这个时候,我们这个身体即使哪一个地方有病痛了,或者是有一些不健康了,因为细胞在进行新陈代谢,过一段时间,病变的细胞就代谢掉了,然后我们好的细胞就生长出来了。如果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不应该生气了。人有了忧虑以后必然会生病,要生病,所以佛告诉我们要“看得破、放得下”。

  “放下”不是我们什么都不管了,而是我们中国人常讲的“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没有莫强求”,就是你命里有多少福报、有多少福禄是注定的,有的总归会来的,没有的去拼命争,去拼命抢也得不到,命里没有。佛说得很有道理,说四十岁之前的命是先天的,你四十岁之前的这个命是前一世带来的,你过去的耕耘。四十岁之后的命是这一世造的,这是中国传统文化所讲的。

  通过这件事情,我们就推理,在我们生命当中,既然有四十岁之前和四十岁之后,那四十岁之后的命是我们前四十年所造作得来的结果,那就很显然地显示出来:我们的命运不是别人给你操作,而是我们每天的起心,每天的动念,每天的行为,不断地积累造就了我们自己的命运。不是说上帝给你创造了命运,上帝不管这个事,谁来管?是我们自己的心念来管这个事。

  我们每天所想、所行的,这是种因,将来必然有果。这就说明,我们一生当中所能遇到的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环境,不是别人安排好让我们去受的,而是我们自己造作的,结的果实而已。我们这一生过得很顺利,过得很潇洒,是你过去善缘多,修得好。

  有痛苦也不要紧,因为我们现在知道,知道痛苦的因是我们过去心情、心态出了障碍,我们现在开始诵经念佛,断恶修善,广结善缘,那未来你的生活就很美满,遇到的都是善人,遇到的都是贵人,那多么好。

  生命的真相——诸行无常,诸法无我

  我们这个生命是迁流不息的,刹那不住的。佛经里有一个名词叫“缘起性空”,“缘起”就是说我们每一天的处世,每一天的生活都是有一个缘分在主宰的,这个缘分起了作用,我们生活的这个现象就出来了。“缘分”用现在科学的名词讲就是“条件”,种种的条件具足了,我们这个事情就能成功了。一个条件不成熟,这个事情就有欠缺。

  我们今天能聚在一起也是这个道理,如果你有事,你很忙,你的缘分就不具足。所以,都是“缘起”相聚,但是没有实体,每天的生活都是迁流不住的。虽然我们在一起两个小时,但是两个小时是每一分钟每一分钟组成的,再说细一点,是每一秒钟每一秒钟组成的。所以这个时间是刹那不住在流动。

  佛经里面告诉我们“诸行无常、诸法无我”。“诸行无常”,我们两个小时是每一秒每一秒累积出来的,你说这一秒是你自己,这一秒已经过去了;你说下一秒是你自己,下一秒还没有来临。所以,找不到一个真正的自我。“诸行无常、诸法无我”,这才是我们众生生活的一个事实真相,只不过是细心的人才能够观察得到,佛菩萨用禅定的境界看到了而已。我们每天妄念很多,每天思想很乱,所以觉察不到生活的一切是“诸法无我”的,诸行是没有长久的。

  你明白这个道理以后,你就知道,虽然“诸法无我,诸行无常”,我们起个善念,未来的一切环境会往善的方向转变;我们起个恶念头,它就会往恶的方向转变。所以天堂,是我们无数个善念积累变成的;地狱,是我们无数个恶念积累变成的,也是无常的。我们善念积累得厚,我们天堂的福报就大!我们恶念多,将来的苦报就很多。这不是迷信,这相当的科学。

  就像我们一生当中也是同样的道理,过去善心善行帮助的人多,成就的人多,你的一生就很快乐,你的一生遇到的贵人就很多。没有看到说一个人得势的时候常常去欺负别人,或者是说去害别人,他的晚年能够很洒脱很快乐,这个很困难。

  原因在什么地方?因果的规律不是哪一个人发明的,也不是哪一个人创造的,这就是自然的一个法则。法则如此,是自然的,就是我们对外面的世界有什么一个的力量出去,就有一个反力量回馈于我们。我们用一个善的力量出去,回馈我们的全是善的。虽然有可能现在没人理解,或者是你这个善没人能够接受,不要紧,你善的讯息传递出去,总有一天善的果报会来。

  昨天在和一位老教授交流的时候,就谈到中国传统文化所讲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我说“时间”未到,老教授说,不是“时间”未到,是“时辰”未到!老人们对这个事情都非常地相信,因为这一生当中所经历的,其实身边就有,一生当中仔细观察身边的朋友、身边的邻居,就是一部圆满的因果经。

  我们细心地体悟,佛法就在身边。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成就世间法,这是佛在世间的目标,目的,让一切众生都能够离苦得乐,都能摆脱痛苦。佛说既然“诸行无常”,你的痛苦也是无常的,烦恼也是无常的。既然无常,你为什么不换一个想法,换个思想呢?

  所以,在学佛的时候,刚刚入佛门,感觉自己业障深重,障碍很多,不要紧,业障也是假的,因为“诸行无常”,只不过是我们在我们潜意识当中,这个妄念太多了,积累的错误的念头这个力量太强了,一下子转不过来,转变需要一个过程。但是我们只要发愿,只要有信心的话,一定可以的。主要的是我们每一个人对自己的生命要负责任,对人生要充满信心,这样才可以。

  佛教导我们“断恶修善”,就是让我们从烦恼,从痛苦的世界提升到天堂,至善纯善,就是天堂的世界。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由于不明白,误信了自己的感觉,自己不为自己,那谁为自己?其实是错误的,因为没有自己,哪一个才是自己?众生才是真正的自己。

  佛告诉我们说,我们在这个小生命里面,是刹那在变动的,每一分钟每一秒钟生命都不断地在旋转。这一秒钟是一个高兴的念头,下一秒钟就不高兴了,或者想到痛苦的事情又很痛苦了,是无常的,是变动的。但是在变化里面有一个不变,就是我们的真心、本性,它不随着你的心情变化而变化。这是我们众生所不知道的,佛一语道破,说在佛门里面叫“法身”。“法身”是什么?法身是众生众缘和合的真身,因为有了这个真身,我们一切众生才能够“无量寿”“不生不灭”。

  是谁不生不灭?是我们的真心、真身。是它!成佛就是我们真正地觉悟人生的事实真相,找到本体,就像过去高僧大德所讲的“找回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本来面目”是什么?就是我们的真心、本性。因为我们的心有妄动、有障碍,所以才感应我们的生活出现了种种的界限、痛苦。只要真正洒脱、真正自在,你生命里面的界限就会很少。

  在我们修行当中,首先要把心量拓开、放大。中国人常讲“量大福大”,只有量大才能包容,量大了以后,你这个心才能够自在。心量大,不容易受伤;心量很小,这个人一点让你不如意,你就发火,你就很痛苦,这是错误的。如果你把你的心量放得很开,这些问题就没有了。所以佛很聪明,佛教导我们要“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心量包虚空以后,几个人在这个虚空中像微尘一样,所以他任意地出,任意地进,都伤害不了你,因为你的心大。

  为什么你会受到伤害?因为你的心量不够大,遇到一点事情,你的心就受伤了,那到头来吃亏的是谁?不是别人,是自己。自己因为不明白事实真相,自己吃亏了,才造成我们那么痛苦。我们真正念佛,是为了把我们的烦恼心、有障碍的心回归到一句“阿弥陀佛”,回归到清净自在。

  “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在《阿弥陀经》里面告诉我们,是无量光、无量寿,“光明”代表智慧,也代表空间;“寿命”代表时间,所以是无量的空间、无量的时间。“时空”是无尽的,所以阿弥陀佛的圣号就代表“时空无尽”。

  “时空无尽”是什么呢?佛门里面的专业术语叫“佛性”、“法身”。如果落实在我们每一个众生身上,是我们每一个众生的真心。你的真心就像佛经里面讲的,“不来不去,不生不灭”。之所以我们现在有痛苦,生病, 就是因为我们的心结不通。心结不通,因果的自然法则,你动一个什么念头,感应这个身体就起一个什么样的变化。

  这样是不是唯心主义?其实则不然。如果真正地来说这个事情的话,其实“心”和“物”是一体的。有“心”的认知才有“物”,有“物”才能体现你的心!所以在佛门里面讲:“心物不二”,才是真正的真理。我们佛门弟子最忌讳的是偏激,我们是唯心的,“物”给放一边了;我们是唯物的,“心”又给丢了,这不是佛法的真正意思。真正的意义是告诉我们:心即是物,物即是心;心里面有圆满的物质,圆满的物质里面是通过心来认识的,所以他是一体,这才是佛法的解释。

  我们就知道了,这个身体的行动是谁来主宰的?是我们的心。心是总司令,说让你去动动手,是谁发出的命令?科学家讲:你的大脑发出的命令。大脑的哪个细胞发出的命令?再追究下去是个无形的力量,这无形的力量是什么?就是我们的心。

  我们口干了,想喝水,谁发出的信号?身体需要水了,这个信号传到你大脑里去了,大脑里面有个力量,给你赋予行动,然后有了结果。所以说真正让我们明了,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我们每一天的念头、想法多么重要。

  尤其我们年龄比较大一些的老菩萨们,一生当中为国家、为人民做了很多贡献,真的是为了民族的发展,把自己的心血、自己的精力都奉献出来了。这个时候退休了,更应该把自己的心态调整过来,好好地来诵经、念佛,目的是什么呢?就是把我们这颗心重新地净化,回归到我们纯净纯善的清净的生活境界里面,你就不容易生病了。

  我们每天念“阿弥陀佛”,时时刻刻在念“阿弥陀佛”,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这个心,几十年当中,在红尘俗世中已经埋没得很深,已经是妄念很多,无法控制,爱发脾气,或者是说烦恼的事情、忧虑的事情很多。既然说了,“诸法无我,诸行无常”,过去的已经是过去了,你为什么不洒脱点?过去的都过去了,人生重新开始,那多么好,多么祥和。

  让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纯净、纯善,这也是佛门的养生之道,每天多开心。念“阿弥陀佛”就是念无量光、无量寿,无尽的时空和我们的真心相应。念佛不是迷信,所以别人见着你念一句“阿弥陀佛”,就是祝福你无量光、无量寿,多么好!

  佛教的真正意义

  我们要明了,佛教从创始到现在几千年,其实它所起到的作用,就是给我们人类文明,给我们的心境增添无限的能量和法喜,这才是真正的意义。这几千年当中,不断地发扬光大,给人们带来无限的智慧和光明,这才是它真正的意义所在。

  我们初一、十五去庙里敬香、磕头,仅仅代表我们对佛的一种恭敬,对老师的一种探望,表尊师重道。在座的老菩萨们应该很清楚,过去读书的时候,见到孔老夫子的像要磕头、礼拜,同样一个道理,这就是表明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非常的厚道、非常的优秀,表示我们不忘记老师的恩德。我们清明去扫墓,也就是表我们对祖先、对父母恩德的一种怀念,那不是迷信,这是所谓的“慎终追远,民德归厚”。

  听说咱们中国拜祖宗,外国人很莫名其妙,说祖先你们都没有看到,你们都不知道他们长得什么样,怎么去拜呢?所以他们就很不理解。在中国可不是这个样子的,中国人一提到我们是炎黄子孙,多值得骄傲的一件事情!都是一家人,大家庭。外国人没有这个概念。所以我们中国人能够团结一致,能够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心很齐,因为我们都是炎黄子孙,都是一家人。不过是每一个支派,每一个流域,每一个生活方式不一样,才造成我们在每一个地方的文化上的小差异,总体还是非常圆满的。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传统能够代代相传,能够发扬光大的原因,这是其他国家非常羡慕中国的。

  包括佛教也是如此,佛教在印度发展了几百年以后,就开始衰落,开始没有。等传到中国以后,因为中国文化,中国人的人心有很深厚的基础,佛教到中国以后,给中国传统文化增加了很多的养分,增加了很多的内涵在里面,所以就融入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里,成为一体。

  谈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大家会想到是什么呢?儒、释、道。“儒”,教导我们孝亲尊师,教导我们如何待人处世;“道”,教导我们如何让心境平和下来,真正地让我们像老子所讲的:“万物与我一体,天地与我同根”,“一体”、“同根”——这就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一种包容,海纳百川的思想,让我们这个心放得开。我们的心放开了以后,心情是多么的欢喜。我们每一个人都欢喜,我们这个民族就充满祥和的、一团和气的福音。原因是什么?就是我们中华文化太好了,是智慧的结晶。

  佛经里面告诉我们,念佛的人,当年佛陀在世的时候,也明确地告诉我们,要做到“净业三福”。就是说,你作为一个佛弟子,首先要“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第一条。

  佛门里面没有消极,不是你学佛以后,你的父母也不要了,家庭也不要了,社会该尽的责任和义务也不尽了,这是错误的。因为每一个人在这个世间都有自己的使命,都有自己的任务。我们到这个世间来了,就应该像祖师讲的敦伦尽分,就是要尽到我们每个人的本分;应该孝养父母,父母给予了我们这个身体,有这个身体以后你才有现在的事业。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学佛了,就不会出现儿女不孝的情况,不会出现家庭矛盾。“孝养父母”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的,在佛门里面也非常重视,第一条里面就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所以佛教并非消极, 是非常积极的。

  “奉事师长”是讲尊师重道,见到老师我们恭敬,表我们对于智慧的恭敬,对于文化的一种尊敬;还要有一颗慈悲心,慈悲心就是把我们的孝心,把我们尊师的心扩大,能够慈悲关爱一切人。不仅仅要关爱你的家人,你身边的人,乃至于扩大到整个人类,整个天下,所以叫慈心。在佛门里面,这个寓意更深了,“慈心不杀”,不仅仅我们对于人类要有爱心,要能包容,甚至对于小动物都不忍心去伤害它,要有这颗心,来培养我们这个纯净、纯善的心灵得到净化,这就是我们真正入佛门的基础。

  一开始佛就告诉我们:你怎么才能进佛门?标准是“善男子、善女人”。首先你要做到一条是个善人,如果你不是善人的话,在佛门当中就不圆满了。如果我们社会都是善人了,都善了,那多祥和,外面就没那么多坏人了,没有坏人了,我们的生活就没有忧虑了,就没有恐慌了。

  所以,可见得中华传统文化包括佛教文化的普及,能够消除很多不好的因素。为什么有不好的因素?因为大家不明了有因果;不明了做了坏事以后,自己要受到相应的惩罚。这是一个自然的规律,是别人无法代替的,你自己做的所感应的这个后果只有自己去承当。在我们一生当中,看到、听到的现象当中,实例也非常非常多。

  认真修学,把佛教落实到生活中去

  在我们修学的过程当中,对佛教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首先要肯定佛教真正的智慧,然后要不断地学习佛教文化。就像过去的大文豪、诗人,都是佛学家,都是佛教徒,都称为居士。居士”就是在家的修行人,有修行、有学问、有道德,在人生当中有一定的觉悟,在佛门当中也有一定认识,才能够称为大德居士。

  在人生当中很不容易让每一个人都能够有机会遇到佛法,过去古代更是如此。因为佛讲了,佛法无边,不度无缘之人。你没有缘分,听也听不到;没有缘分,看也看不到。什么原因?就是我们每一个人,这一生当中的际遇都是有一个阶段的。当我们明白这个以后,才知道我们这一生的所作所为,所有的果报跟你过去都有密切相关的因果关系,只有我们明了以后认真去修学、认真去学习,才能够让我们把自身的善根福德因缘补足。

  佛菩萨的教导就是让我们开启智慧,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自己觉悟,然后去帮助别人觉悟。帮助别人觉悟就是让一切众生对于生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让我们把佛菩萨的教诲落实在现实生活当中去。真正地落实“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这一条非常重要,是现在众生迫切需要的,这也是社会美满的一个基础。

  非常地感恩我们有这么一个好的环境、好的氛围,在这种祥和的氛围里生活、工作,学习佛法,来之不易!所以佛门里面常讲,我们要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面。感恩我们的父母把我们带到这个世间来,我们要用行动、要用真心去感恩;要感恩国家、人民,因为有这么一个安定、和平的环境,我们才能够安居乐业,才能够学习佛法。

  过去,动荡的时候,人想学佛,想修行,没这个条件。每天都在逃难、每天都在生活、奔波,很痛苦的时候没有心情学。所以这个时代多么幸福!我们要能够知足、珍惜自己美好的时光,这个比什么都重要。

  在我们人生当中,如何能够把这种安静、祥和保持下去,更加的让我们的人生有意义,让后世的一切有缘众生都能够消灾免难,都能够祥和,那怎么办呢?就是让大家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都能够明白。让我们每一个人在人生当中,在生活当中,作为善的一个传播者,用爱心、用善意对待你的家人,对待你身边的人,让他们都能感受到,你学佛了,学佛以后有变化了,怎么变了?不一样了。

  过去爱发脾气,过去爱上火,动不动就向你的家人发火,现在你学佛了,人变了。变了以后,你的家人感受到你的爱心,感受到你真正的是为对方着想的时候,他们自自然然就会包容你,就会谅解你。

  所以我们在生活当中,就是我们修学佛法的一个道场,不一定在念佛堂是我们修行的道场。其实我们在念佛堂里面所学到的知识,所修到的清净心,要回馈到现实生活当中去。就是说我们要让我们所修行的这个清净心,给别人也带来欢喜,带来快乐,你才能够在菩提路上没有障碍。

  在这个环境当中,你说我学佛了,我修行了,你更加孤立了,这是错误的。因为大家对于佛教、对于学佛还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没有正确的认识就需要让大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之前,人家没有看你、没有听你怎么样去说,首先看你学佛了,你对你周边的人,你的家人有什么一个变化,然后因为你的变化,才能够影响到周边的人对佛法、佛教的一个认识。

  你学佛了,首先你的家庭就和谐了,最根本的,是我们的身体先和谐了。学佛的人因为你每天诵经、念佛,每天所想的都是善的、都是好的,首先你的身体以前有毛病,以前身体状况很差,现在通过你的诵经、念佛、拜佛、行善,这种种的善举,把你的心情、心态调好了。调好了以后,本来有病,要吃很多药,不吃药了。为什么不吃药了?因为你没有病了。有病我们才去吃药,药只是起辅助作用,真正让我们身体好的其实是我们的信心,是我们对生命的一种憧憬。

  就好像过去他们所讲的一样,说一个人在工作的时候,每天很充实,事情很多,忘记了自己是个老人,退休以后,感觉到自己没有事做了,想想为什么退休了,因为自己老了。天天想老,三年的时间,老的程度,就比过去的十几年还要厉害,心态变了嘛。

  如果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以后,即使我们退休了,即使现在不去工作了,依然我们有很多事情可以去做。我们也可以融入到我们这个社会大家庭里面,做一些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马路上有一片树叶,我们把它给扫干净了,我们的心情是很开心的;马路上有一堆垃圾,我们亲手把它给清除掉了,我们这个心是很快乐的!这都是菩萨事业。

  菩萨事业不是我们要做很多轰轰烈烈的,惊天动地的大事情,其实就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就能体现到了。不在于事情的大小,在于我们真心。我们有一颗真诚的心为社会,为人民去服务,无论你做的事情大小,不用管,关键在于我们能够尽到我们自己的本分,你就会很坦然,会很自在,那多么好的一件事情!

  所以我们学佛了,并不是意味着我们就为了求往生极乐世界,现在什么都不干了,什么都放下了。放下,不是让我们在手上放下,是让我们心里放下。我们心里面是清净的,心里面是自在的,做事情就没有障碍了。

  在佛门里面有一个故事:当年,释迦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人向释迦佛请教,怎么样才能开悟,怎么样修行才能够很顺利地往前进。释迦牟尼佛就告诉他,让他放下。

  这个人很听话,就把左手拎的东西放下了,跟佛说:佛啊,我把东西放下了,我怎么样才能进步?佛说:放下。还让他放下。结果,他把右手的东西也放下了。双手的东西全放下了,手上没有东西了。又问佛,说我怎么样才能进步?佛说还要放下。

  他就不理解了,他说:我双手的东西全放下了,我还放下什么呢?佛就跟他解释:不是让你放下手里的东西,是把你心里面的东西放下,那才是真放下!你手上的东西全放下了,心里面的那个妄想、分别、执着,这些妄念烦恼全部没有放下,其实,没有放下!

  如果我们的心,真正是无私的,真正是放下的,我们手上的东西没有障碍,就是佛在大乘经《华严经》里面讲的“四无碍”境界,就是理上没有障碍,事上也没有障碍,每一件事都没有障碍。

  理论上是非常讲得通的,因为“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每一个行动它都是独立的。我今天的生活,今天过去了,明天不会再有。今天和明天,看上去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没什么两样,其实则不然。为什么没有两样?因为我们的意识心是相续的,感觉到变化不大。其实,今天就是今天,这一分钟就是这一分钟,这一分钟过去了以后,下一分钟又不是这一分钟的空间了,时间也不对了。所以它是无常的!既然是无常的,我们在无常里面,你去分别,你去执着,你去痛苦,就错了!只有我们有一个解脱的思想,洒脱的生活方式,你才能够有所成就。

  佛门里面讲的道理,相当有哲理。所以过去的大德讲:佛教,是哲学而超越哲学。为什么呢?因为很多哲学家在研究佛经,佛讲的理论又胜过一筹,这是因为佛的心量大。

  在我们修学佛法的时候,最可贵的,是我们明白这些道理。真正地断恶修善,老实念佛。念佛,没有离开生活:我们洗着碗,可以念“阿弥陀佛”;我们扫着地,可以念“阿弥陀佛”;我们去马路上给大家服务,也可以念“阿弥陀佛”,没有障碍,不能说我天天躲在家里念“阿弥陀佛”,别的事情都不去干了。

  一切都是缘分。有这个缘分,我们该干什么的要干什么!你该在家里面做饭的,好好做饭,把你的家庭照顾好,这就是你的道场。所以菩萨学处,菩萨行处,在什么地方?它不分环境,不分行业,不分特定的生活方式。在我们一生当中,就能成就。

  就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里面所说的,观世音菩萨示现三十二化身。有示现国王身,大臣身,宰相身,甚至于童男童女身。示现不同的身份,就是告诉我们:你在哪一个行业都能成佛成菩萨,这样才对的。

  因为佛告诉我们:成佛成菩萨,就是回归到我们圆满的觉悟。你本来应该是觉悟的,觉悟是正常的,不觉悟是不正常的!古大德告诉我们:本觉本有,不觉本无。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当中,都有觉性的一面,只不过是无法保持,很快就被我们的妄想、妄念给盖住了。所以要经常闪光,经常发亮,保住!

  我们听佛菩萨的教诲,我们诵经、念佛,就是把我们本性里面的光明能够保持得久一点,再久一点,更久了,你就成佛成菩萨了。所以说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知道,佛法就是在我们生活当中所成就的!

  释迦牟尼佛成道以后,度化的也是一切众生——没有分文化背景,也没有分哪一个行业,也没有分哪一个地域,所以,普度众生,普度一切的众生!那我们就知道了,既然是普度众生,当然众生都能够有成就,如果没有成就的话,他度众生不是没有意义了?

  弥陀大愿菩萨的示现,也是为我们证明:成佛、成菩萨,在你本位的工作上面,原本的生活方式里面都能成就。祖师常讲的“就路还家”,不是我学佛了,我修行了,我要找一个特定的环境去修。特定的环境去修,你要有这个善根福德因缘,一切都是缘分。你没有这个缘分,你去强求,我一定要找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去修,这叫攀缘。你又不容易找到,也不容易成就。

  所以在家里面是个家庭主妇,每天烧饭,你就本本分分在家烧饭,把你的饭烧好,把你的佛也念好,你在你烧饭的这个岗位上——烧饭菩萨,你也就成佛成菩萨了;你在单位里面是一个清洁工,扫地的,你把你的工作做好,把地扫干净,认真地念佛,你也能成佛成菩萨;你是个当官的,你认真地去做,去服务,认真念佛,你是当官的佛菩萨;你是个企业家,你把你的员工都当作度化的对象,都让他们能够断恶修善,都能够让他们认真地来学习,你不仅仅给员工带来了衣食的、物质的工资和待遇,又教化了他们,所以你在商业上面也可以成佛成菩萨,佛经里面叫“商主菩萨”。

  祖师告诉我们:“就路还家”。你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什么样的岗位当中,尽到你的本分。那可想而知,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明白这个道理,每一个人都清楚了以后,我们这个社会该多么和谐,多么祥和。

  大家都有一个误会,认为我们修行了,就要找一个特定的环境。不明白这个事情,家人又不能够理解,所以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误会和麻烦,这是错误的。

  我们每天诵经、念佛,是正确的。有时间就要念,有时间就要修。因为我们虽然有时间就念,有时间就在修,毕竟时间还很短,我们干别的事情的时间还很多,你每天睡觉几个小时,吃饭几个小时,出去玩几个小时,加起来的时间,肯定比你念佛、修行的时间多。所以你在有时间的时候你再不去用功,念佛诵经,修炼你自己,那你的时间就来不及了。

  因此我们一定要把时间充分地安排好。该工作的时候我们就去工作,该干事的时候认真地去做,回来以后认真念佛,老实修行。这就是工作、念佛、修行不耽误,没有耽误。

  从古至今,佛法的流传都是这个样子。古大德所讲的“家家观世音,户户阿弥陀”,就是这个道理。家家都念观世音,家家都念“阿弥陀佛”,也没有把家庭的工作给丢掉,也没有把家务给耽误做,没有耽误。所以佛教文化在我们中国民间流传得深远,非常令人欢喜。古大德就告诉我们“家家观世音,户户阿弥陀”,让人感觉到佛菩萨的慈光是多么温暖,多么祥和。

  观世音菩萨代表慈悲,是寻声救苦,救苦救难;阿弥陀佛,是代表我们无量的光明,无量的智慧。光明、智慧代表本体,慈悲代表起用。我们一心念“阿弥陀佛”,我们得到了无量的寿命,无量的智慧。那反过来以后,就要帮助一切众生,让我们用慈悲心来帮助一切的众生。所以佛门常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

  慈悲是我们最根本的基础,有了慈悲我们才有动力!看到别人痛苦,看到众生痛苦,就好像自己在痛苦一样,所以升华到“同体大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就是众生有苦难了,有痛苦了,就像自己有苦难一样,是一体的,这个悲悯之心就出来了。“无缘大慈”,就是他有痛苦,他需要快乐,我无条件地去帮助他,没有条件,无缘大慈。这是佛法的最高境界,说一切众生和自己是同一体的。

  我们觉悟了,我们明白了,没有痛苦了,没有烦恼了,但是还有多少人在痛苦里面,还有多少人不明白,还有多少人没有机缘接触到,这些人就是佛菩萨要帮助的对象。这些人都明白了,都觉悟了,佛菩萨的使命也就圆满了,所以“众生度尽,方成佛道”——地藏王菩萨的大愿。

  地藏王菩萨代表的是什么?代表根本愿力。地,是心地,藏是宝藏,表法表什么?表我们真心本性。这个心地里面有无量无边的智慧,无量无边的能量,它可以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有这个能力。众生都得度了,自自然然就成佛了。

  众生是谁?说到究竟处,众生是自己的法身,佛叫“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圆满了,就是众生都应该成佛,遇到佛都能够觉悟。菩萨叫“觉有情”,就是觉悟了的有情众生。虽然觉悟了,还要留一份情来普度一切众生。

  因为我们众生无始劫以来的习气很重,如果佛光讲道理,光讲这些理论,没有一点情谊,他不愿意接近你了,说:佛很冷酷,很无情,那怎么办?就化现菩萨身,表慈悲。

  所以你有一点痛苦,你有一点障碍了,你去念“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寻声救苦,他就来帮助你了。你就感觉到菩萨很慈祥,很慈悲,很有人情、感情,就很容易对佛法产生了恭敬之心,对佛法产生感觉。这是什么道理?这无时无刻不是佛菩萨使用方便之门接引我们一切众生回到生死的彼岸,叫“方便为门”。

  生死的彼岸在哪里?其实我们的真心本性本来不生不灭,哪有彼岸与他岸之说?怎么会这样说?生死是对烦恼说的,你有烦恼就有生死;涅槃是对清净说的,你回归到清净自在,那就是涅槃。

  虽然《阿弥陀经》上告诉我们,西方极乐世界离我们有多远?十万亿佛国土。十万亿佛国土那很遥远!但是佛在经里又告诉我们:无处不是净土。就是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也没有离开极乐世界。又说“唯心净土,自性弥陀”,因为我们有烦恼,因为我们有障碍,所以净土我们看不到。

  净土是对我们的烦恼而讲的。如果我们把烦恼去除掉,由于我们念经的功夫,念佛的功夫把烦恼断了,所谓就是“理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的时候,虚空法界无一不是净土。

  我们现在这个烦恼断不了,一会儿来了,一会儿念一会儿佛清净了,不一会儿妄念又起来了,那怎么办?所以说,我们要认真修行!功夫要深地用,往深里面去修,你才能够很容易功夫成片,或者一心不乱。

  为什么说到功夫成片阿弥陀佛就来接引了,就能够生死自在了?什么道理?“一念相应一念佛”,就是我们到没有烦恼,心地清净的时候,就生死自在了,你就无所畏惧了。

  佛菩萨慈悲给我们加持,给我们力量,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圆满的佛性,既然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圆满的佛性,过去的众生久远劫就成佛了,他们也成佛了,所以他们是过去佛。

  我们是未来佛,过去佛当然要加持未来佛,来帮助我们,来完成他在因地发的大愿,所谓“众生无边誓愿度”,度众生就是帮助一切众生解决苦难,帮助大家从苦海里面走出来。

  苦海是什么?苦海就是我们的烦恼。烦恼之海,那是苦海,苦海无边,因为我们的烦恼是无边的,它是不会间断的,一个接着一个,这个烦恼去掉了,另外一个烦恼又来了,所以烦恼不停地在转变。

  怎么样回头是岸呢?从此以后,你从烦恼里面换位思考,调过来了,我不烦恼,光想好的,光想善的,光想佛菩萨的教诲,这个时候你方向就对了。以前你是心量小,嫉妒障碍,烦恼重重,是制造苦海。你现在心善行善,帮助一切众生,你这是在把你的苦海,用黄金把它填充实了,苦海就没有了,就变成黄金布地了。

  念佛,所谓极乐世界黄金布地,七宝琉璃,庄严无比!那是什么?就是我们用清净心,把我们这个苦海用七宝把它平掉,所以变成了极乐世界。能不能去成,不在于佛菩萨,在于我们真正地有没有信心,有没有愿力,自己的命运自己作主!

  佛菩萨不会主宰我们,上帝也不会主宰我们。就像我们中国传统文化讲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我们念佛也是同样一个道理,也是因果。我们认真修行,是因;摆脱烦恼,成就菩提,就是果报。在我们每天的生活当中,时常地想到佛菩萨的教诲,然后念“阿弥陀佛”,是多么欢喜的一件事情!

  在人生当中,最主要的是有一个对生命的深刻认识,因为“诸行无常”。既然是无常的,那我们还要不要认真去做?好的,我们要认真去做。虽然是无常,但是还有一个力量的存在,佛经里面讲“业力”,用科学的讲,它有一个惯力在里面,就是一个让我们无形当中能够起到很多的决策、很多行动的一个力量。我们感觉到它是一个生活习惯的一个惯常的力量:我这个事已经习惯了,动不动就想到那个地方去了,惯力。

  如果我们无常当中所想的都是善的,都是好的,自自然然我们的身体,我们的这个生活环境都会好!因为你的善心善行,你周边的环境它整个细胞都会改,就像科学家讲的,我们这个身体每个细胞,它是有生命的,是活的。

  如果再分析的话,你家的房子,你家的地板,它也是有生命的,因为都是一个基本粒子组成的,基本粒子是活的,所以你的房子才有寿命,你用的桌子板凳也有寿命。只不过是我们没有细心去思考这个问题而已。

  为什么有寿命?因为它是个活的,不是死的,所以佛经里面叫“有情世间”和“器世间”。“有情世间”就是这些动物,有思想、有感情的,叫“有情世间”;“器世间”就是这些桌椅板凳,这些物品。同圆种智,情与无情。所以这些万物,这些“器世间”,它们也是有佛性的,叫无情的。我们众生是有情的,同一个智慧,同圆种智,都有佛性。

  这下我们就明了了,科学家跟我们讲宇宙里面所有的这些物质,它的基本粒子只有一个,我们的身体是它组成的,板凳也是它组成的,木材也是它组成的,只不过是组成的方程式不一样。谁来组成的?如果按这个大的环境来讲,地球谁来组成的?共业!就是这个惯力,共业所感,这是一个大的。那我们个人的生活环境谁来组成的?自己组成的,是你的心想改变的。你想你的房间布置成一个什么样子,什么一个方式,有你的想,然后你去做,然后变成这个状态。

  这就可想而知了,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的一切的所作所为,改变我们的生活环境,并不是没有改变的。可见得大家这个心念的认识是多么重要,如果我们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都有好的认识,每一个人都是如此的话,我们这个世界就会更加的美好,更加的善良,永远和平,不需要战争。

  只有我们每一个众生都觉悟了,才知道这个地球其实真正地能变成极乐世界,所谓“人间净土”,可以做到!为什么现在做不到呢?因为大家的思想乱、浮躁造成的。为什么浮躁?因为不明白事实真相,不明白这些道理。

  所以我们要从自身做起:我们认识一分,我们自己去做一分;认识两分,做两分。首先你自己得到实惠、得到利益,你的身体会越来越健康;你明白这个道理以后,落实在家庭当中,你的家庭会越来越祥和的。不是学佛了以后,天天跟你家里面人作对,说这个要有业障,那个也要造业。这就错误了。

  我们要学会包容,包容别人是我们学佛的第一堂课。为什么?因为佛告诉我们“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是佛的心量,我们要成佛、要修佛,你的心量小能行吗?不行!我们念“阿弥陀佛”的人,阿弥陀佛是无量光、无量寿,无量的时空,是我们真心,那一切众生都在时空里面,那我们能不包容吗?我们一定要能包容。所以,有好的人,我们随喜赞叹、我们包容;有不好的人、有令我生烦恼的人,他也在我真心里面,和我是一体,我也能够赞叹,也能够包容,能不跟他计较。这才对了,你就得自在了、你就会健康了。

  所以说,我们每一个人在生活当中,要把学到的这些道理落实。不能够我们在一起交流了两个小时,回家以后,该发脾气的还发脾气,该上火的还上火,那就没有起作用了,这就是错误的。在日常生活当中,逐渐逐渐地有一个深入的认识。佛法在世间是圆融的,圆融没有障碍。如果我们这个心量太小了,那就有障碍了。有障碍了,我们的心就不清净,就会影响到我们修行的功夫。

\

  佛教不是迷信,要正信

  在修学佛法的道路上,一定要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往往我们大多数的人,提到了佛法、佛教,还有很深的一个误会:佛教是迷信,甚至说佛教是多神教或者是封建迷信。这种人还是有的。但真正的知识分子,他们没有这个想法。他们很多数的人是把佛教当作一门学术、哲学。

  我也接触了不少的教授、学者,一起交流,他们对于佛教的理论非常精通,他们是以学术的一种方式进入佛教的,所以说是高级知识分子。只有一些少数的人,没有读过多少佛经,又没有正面地接触过佛法,所以,他们还是受到一些思想的干扰,说佛教是迷信。这不能怪他们,只能说缘分还不到。

  很多人他都有一个过程的,不是说遇到就能够生信的。每一个人他都是这个样子的:开始的时候还没有接触,就谈不上信了;接触的时候,有可能说“这个东西是迷信,这个东西早就没有人信了,你们怎么还做这个事情”?开始时排斥,是不信;后来接触的时间久了,感觉到佛法里面讲的确实很有道理,最起码一点是让你做一个善人,让你孝养父母,这一点是每个人共通的、共性的,那看来佛法里面还有好东西,还有值得去学习的;而接触久了以后才感觉到,佛法博大精深,有了正确的认识,这个认识叫正信。

  佛教导我们“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让我们断恶修善,我们去做了,那叫真信。真信有什么好处?就是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世界就开始变了。往好的方向越来越好,越变越好了。最终的目的,佛教让我们破迷开悟。开始的时候以为佛教是迷信,但是佛教第二层让你破迷开悟,破除迷茫、破除迷信,然后开启你内心深处的智慧和觉悟,进而达到转凡成圣,你就成圣人了,不是凡人了,这是佛教的意义所在。自始至终是让我们有觉悟、有智慧地抉择,不是让我们迷信。

  佛教是很理性的,只不过是很多人没有机会去了解、没有机会去认识而已。所以,谁能够遇到,是谁的福报。所以,佛法在世间,要善根具足、福报具足,才能够有这个机缘听闻到佛法。否则的话,我们心里面不能静下来,遇到好的事情,我们也不能接受,就是我们的心太乱了。

  一个人在生活当中,在这个世界上,他的心很清净,这个人很厚道,他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是很客观的。妄念很多、念头很杂的人,他不仅仅对于佛法不能认识,他对于世间一般的道理都很难认清楚。因为佛教导我们要“清净心生智慧”,不是说学佛了生智慧,学佛的目的是让我们的心得清净。

  学佛不是目的,学佛是个手段、是个方法。让我们恢复清净,达到究竟圆满,所谓“彻法底源”到“甚深禅定”,找到我们自己才是目的。所以我们念佛也是个方法而已,目的是把我们的烦恼念掉,把我们的痛苦念掉,从烦恼的生死苦海里面回归到我们本具的清净自在。这是目的、这是成果。

  所以你念佛多少万声,念佛多少年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念佛,你的烦恼是不是一年一年地少了,是不是一天一天地轻了。如果一天一天地烦恼减轻了,说明你念佛功夫得力了,这个方法有效果了,不要把念佛当作自己得解脱的一个成果,那是错误的。

  念佛只是一个方法而已,所以我们要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如果不认知的话,我一天念好几万声的佛号,见了人就骂人、见了人就发火,坏了,说明你的烦恼伏不住。你在健康的时候、没有病苦的时候,你的烦恼都伏不住,如果到临命终、躺在病床上的时候,你的烦恼更伏不住,把佛号忘记了,你怎么能够有成就?所以不在于你念多少年、多少万声,而在于我们一定要把这个心降伏,“降伏其心”,这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以后,就知道了,八万四千法门都是让我们回归自性,找到自己真心本具的家园。所以我们不能够在法门上面争强好胜,斗嘴斗思想是错误的。 “诸法平等”,只不过是我们每个人总在遇缘不同,有的人喜欢念“阿弥陀佛”,跟阿弥陀佛非常有缘分,认真修行这一生就有成就了。所以我们认真修行就好,只有这个样子,我们的心才能够得清净。

  别人修哪个法门、别人怎么样,我们都是一句“阿弥陀佛”,多好。没有烦恼,也很自在,你的受用就得到了。如果我们每天念着佛,对社会不满,对别人不满,对家庭不满,这就说明我们的生活,我们学佛都失败了。你的生活也失败了,学佛也失败了。

  我们学佛的人,遇到什么样的环境都生感恩心——别人对你好,感恩他,“阿弥陀佛”;别人障碍你、别人欺负你,“阿弥陀佛”,消业障,多好啊!与世无争,与世无求。什么原因?“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坏人他也有失利的时候,坏人也是无常的。只有真常的,才是永恒的。真常的,是无善无恶无好无坏,原原本本,充满宇宙,是真常的,那才是真正的自己。

  现在我们所遇到的这些环境是怎么来的?是我们过去生中往昔的业力感应过来的,就是我们过去所种的因,这一生所结的果。我们今天能够聚到一起念“阿弥陀佛”,能够学习佛法,是我们过去佛缘、善根造就的。我们以前有痛苦、有烦恼,是我们过去的不好的缘分造成的。

  但是,都会过去的。好的,我们要保留,我们要认真地去发扬;不好的,我们想:佛告诉我们了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放下吧!放下了,坏的放下了,好的就提起来了,你这个念佛功夫就得力了。所以菩萨心中,不会记一切众生的不好。我们既然想学菩萨,我们也把这个心放开、放大,光记着众生善的、好的,把不好的,我们心里面一点都不留,那是多么欢喜的一件事情。

  弥陀大愿菩萨示现当今,给众生增信,

  做出“敦伦尽分,念佛成佛”最好典范

  我们这个时代,是非常有福报的,非常有缘分,弥陀大愿菩萨为我们示现是一个普通的人,普通的一个家庭妇女,她能够有这么殊胜的成就,这就是《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里面所讲的:众生应以什么身得度,佛菩萨就应化什么样的身来给我们众生增加信心、增加无限的愿力。

  因为普通人能成就,我们比普通人高明太多了,比她有智慧、比她有能力,她能够成就,我们为什么不能?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成就。这是在我们末法时期当中,最好最好的证明!

  现在老年人念佛的特别多,就是信心时有时无:我念几年,我念一段时间,信心就没有了,就不坚固了,就退转了,所以烦恼痛苦又来了,不能够持久下去,所以就很难有成就。

  弥陀大愿菩萨就给我们示现,无论你是在什么样的工作岗位,无论你是做什么样一个工作,哪怕你在家庭里面每天洗碗、照顾家人、做家务,你一心念佛,都能成就的。要本分,都尽到自己的本分,一心念佛,都能成就。这是给我们一个榜样,最好的示范。

  不是说她学佛了,离开自己的岗位了,到处乱跑、到处的怎么样,她才成就的,不是这个道理!就是在家庭当中自然成就。这就是祖师讲的“敦伦尽分”,尽到自己的本分了,认真念佛,一心修行,就路还家,她在她的岗位上圆满成就了。

  所以我们就知道了,不是你要找一个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方式,没有必要,总在于遇缘不同。你遇到什么样的缘分,你在这个缘分里就能成就,不是说特意去找一个,特意去找就是攀缘。在家里面,该做什么工作就做什么工作,该做什么事情就做什么事情,认认真真地去做,把身边所能接触到的一切众生、一切人都当作佛菩萨,就像印祖开示的“看一切众生都是佛菩萨,唯独自己是凡夫”,自己为佛菩萨服务,你说你这个心情多好!

  你在家里面为你家里面这些成员、佛菩萨服务;你在工作岗位上,你为你整个单位的佛菩萨服务。你这个心发出来了以后,你多自在,真正的是为人民服务,为一切众生服务。这是菩萨精神,这是大无畏的精神,大爱的精神,所以太好了!

  我们每一个人都通达这个道理了,这是佛菩萨为我们示现的意义。为什么我们把菩萨的这个事迹宣扬,告诉大家,就是让大家在生活当中能够尽到自己的本分,而且都能够在生活当中断恶修善、离苦得乐,进而一生当中无愧于天地,很坦然、很自然,最后念着“阿弥陀佛”,成佛去了。

  成佛去了,不是一个对死亡的寄托,而是对于我们现实生活的一种推动的力量,这就对了。不能说我念佛就是为了成佛,世间什么都不做了,错了!而是我们在心目当中有一个目标,有一个方向,有一个推动的力量。世间好也好,坏也好,我尽心去做,努力地去做了,自然就有功德,“道法自然”。所以我们得失的心就没有那么大了、就没那么强了。这个时候你的生活、你的世界,多么美好!

  菩萨为我们作种种的示现,让我们在生活当中找到信心、找到愿力,比什么都重要。所以,信心非常的重要。只有信心,才有成就。弥陀大愿菩萨凭什么成就的?就是凭信心成就的。凭真正的佛教的断恶修善、敦伦尽分、老实念佛、求生净土。真正地落实了,就成就了。没有什么玄虚,也没有什么高深,就是本本分分做到了,就成就了。

  这就给我们现实生活当中的每一个人很强烈的启示:这样做,都能成就。不是效法她的生活方式,而是效法她对生活、对人生的那种态度,对人生那种意义,真正的是“大而化之”,在生活当中能够看得开,能够舍己为人,能够帮助众生,最后,真正成就了自己。学她的处事待人的那种心态,非常非常重要。在我们现前的时代,非常非常需要,这也是“众生有感,佛菩萨有应”的结果。

  我们众生有福报,全身舍利的出现也不是偶尔的,是必然的。因为我们有福报。在我们中国历史上,人类精神文明鼎盛时期,是大唐盛世,我们一提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盛世顶峰,是什么时候?是唐朝。大唐盛世的时候,中国的艺术、文化、宗教都到了一个顶峰时代。这就是物质文明到一定程度以后,必然要发扬精神文明,人才能够真正的安定和谐、幸福美满,才有依托,精神文明很重要。

  在那个时代,过去西安是首都,法门寺是皇家的庙宇,佛指舍利就供奉在那里。那时,每三十年佛骨舍利都会被迎请到皇宫,让皇帝去供奉,表示风调雨顺、人民安乐、太平盛世的一种象征。因为,佛经里面有记载,过去皇帝都读过佛经,知道舍利是“戒定慧之所熏修,最上福田”,这就是给人民昭示一种太平盛世、人民安乐的象征。

  福田,是幸福美满的象征。所以,每三十年就把舍利请到皇宫去供奉,这就是一个盛世的象征。你看,我们仔细观察,到唐朝末年的时候,因为一个朝代的兴衰更替,是一个自然现象。末年的时候,这个舍利就沉睡在地宫里面,放在地宫里面了,一沉睡就是一千多年。从唐朝到现在,一千多年的历史,这个舍利一直都在地宫里面,没有被发现。

  在近期,我们这个时代,佛骨舍利又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又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寓意很深,这是向人们昭示什么?这就说明一切事情不是偶然的,不是没有前因后果的,是必然的。因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建设、文明也不亚于大唐盛世,我们这个时代的人的善根福报因缘具足,福报到了。所以这也是太平盛世、和谐盛世的象征。一千多年,早不出现晚不出现,这个时代出现了,它决定有寓意的,大自然是非常有规律的,没有寓意是不可能的。

  在唐朝同一个时代,九华山出现了地藏王菩萨的全身舍利,称为肉身菩萨,九华山成为了佛教的一个名山圣地,给人类的精神文明增添了很深厚的文化内涵。

  同时出现的还有六祖惠能大师,他使禅宗发扬光大,一千多年持久兴旺,“一花开五叶”,五叶下面有五个门派传下来,把禅门发扬光大,那时也是唐朝,所谓大唐盛世的时代。他这个肉身现在还在,在广东韶关的南华寺,一千多年了,大家提到这个事情,都非常非常地景仰,号称“东方的释迦牟尼佛”。那六祖惠能是何许人?其实他也没有读过多少书、也不认识字,在黄梅五祖那个地方呆了八个月,挑水、劈柴,他开悟了,“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他把佛门禅宗发扬光大,影响深远。

  这是与佛的预言很像的,佛说:正法时期,戒律成就;像法时期,禅定成就;末法时期,净土成就。什么是正法时期?正法时期就是佛陀在世和佛陀去世后的这一千年。这个一千年,因为有佛陀的言传身教、口口相传,传给下面的弟子,然后弟子再往下传。这第一个一千年,因为是心传、口传、身传,所以非常的纯正,和释迦佛在世的时候基本上没什么区别,叫正法时期。这个时候的人念佛,就是修戒律,就能得禅定,自自然然就有成就。

  一千年以后变成像法时期,就是像佛法,但是已经不纯了,不是那么纯了。所以这也是一千年,这个时候光持戒,人这个心、念头控制不了,乱了。怎么办呢?还要加上禅定,就是因戒得定,修禅定,所以像法时期,禅定成就。禅定成就,刚好这个时代佛教传到中国,是像法时期,所以禅风大兴,禅门兴旺,与佛的预言是相应的。

  佛说:“末法时期,净土成就。”所以我们这个时代,佛离我们,现在按照国际的历史记载说有2554年,是末法时期了。末法时期,净土成就,念佛成就的多,什么道理?其实我们细心地去想一想,就能够知道。

  因为我们现在禅定,我们定不下来。我们连打坐的时间都没有,你怎么能定得下来?你看现在大家多忙,忙着去工作,忙着去生活,忙着种种的应酬,一天让你去打坐4个小时,打坐的时间都没有。你都没有打坐的时间,你怎么能得定?不能得定。

  所以这个时候最方便的就是念佛:我走着路也可以念佛,我洗着碗也可以念佛,我扫着地也可以念佛,方便易行,而且直截了当。念佛成佛,念佛直接地净化我们的心灵,这多么殊胜。所以这个时代,这个方法,简便易行。

  你不可能洗着碗就入定,那不行;你扫着地,也不能入定,所以这就不方便了。你洗着碗可以念佛,你扫着地可以念佛,这就很方便。因为这个方便,所以修行才能够让大家更加有欢喜心。否则的话,我们每天没有几个小时在那打坐,我们就生烦恼心。现在我们知道了,我们念着佛,去干着事,心里面多自在。

  这就是末法时期,众生的根性不相同,其实佛法是平等的。禅也好、净也好、密也好,其实都是让人回归到佛性,成就自己。只是现在众生的根性、生活方式跟过去不一样了。过去交通没那么方便,你出门一趟,很不容易。过去你要出门一趟,从这儿如果到山东青岛的话,要坐船、坐马车,要很久。现在一个小时,时间缩短了。过去没有手机,过去没有这些通讯设备,讯息很不方便,但是人很容易得定,因为很清净,没有信息干扰你。现在家里面有座机,手里面还拿着手机,24小时讯息不断,打开电视,全世界的讯息都在里面,再打开网络,也都在里面,这个心乱得你不能定下来了。

  不能定下来以后怎么办?转烦恼成菩提。把所有的烦恼、所有的妄念都转成“阿弥陀佛”,都转成净土,都转成净的,直截了当,成就非常快速、非常有意义。

  佛说的就非常非常正确、准确了,说这个时代,净土成就。所以这个时代又出现了肉身菩萨——弥陀大愿菩萨的慈悲示现给我们增加了无限的信心,给佛法的承传作了一个见证。我们看到净土经、看到佛经,感觉这都是几千年前所说的,这都是过去人所修的,我们能成就吗?我们现在修管用吗?总是有种种的疑惑,有怀疑。给我们看到现前的例子。

  我们去看六祖惠能大师的真身,看地藏王菩萨的真身,那是一千多年的事情,离我们还蛮遥远的。我们现在又看到21世纪当今成就的,多亲切。这就是我们人类文明的又一次提升、盛世的一种昭示。

  我们到了九华山,就想到唐朝的时代;我们谈到禅宗,就会想到六祖惠能大师。唐朝那个时代的盛世,我们都很向往,21世纪这个文明的世纪、文明的盛世,为什么不给后世的子孙、后世的众生留下一个文明的里程碑?应该如此。所以,我们希望将来建一个舍利宝塔,把弥陀大愿菩萨供奉起来,作为21世纪文明的一个昭示,过了几百年或者上千年的子孙后代,当人们去研究21世纪的文明的时候,希望这个宝塔能够为他们提供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是我们的心愿。

  因为21世纪是个盛世,唐朝的盛世有那么多的文化、精神留下来,我们这个时代也同样应该为子孙后代、为后世的众生留下点什么,这是肉身菩萨对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昭示,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使命。不仅仅是要想到、利益到我们现前的每一个有缘的人,我们更要想到未来几百年、上千年的后世人们,谈到了佛教、谈到了中华文明,能够追溯到我们21世纪的今天又一个文明的展示,那是多么的荣耀、多么的值得我们现代的人骄傲。

  所以听到这件事情都欢欣鼓舞,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使命,也是为子孙后代造福的一个机会。这是佛法无边,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具体的显现,所以非常的不可思议、非常的殊胜。

  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借着佛法的学习,自己离苦得乐,帮助身边的人,帮助后世一切有缘的众生,都能够离苦得乐,那是多么的殊胜,那是多么的荣耀。虽然佛门讲骄傲就退步了,但是确实是很值得骄傲的事情。我们一定要清楚。

  现在已经是两个小时多了,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就分享到这里,有时间我们再接着学习佛法。借此因缘,祝愿大家身体健康、家庭幸福、福慧增长、早成佛道,阿弥陀佛!(众:阿弥陀佛!)

  也祝愿我们的国家能够更加的繁荣富强,永远和平安定,人民安居乐业!阿弥陀佛!(众:阿弥陀佛!)

  ——选自“大愿讲堂”,上开下愿法师2010年12月11日讲于北京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地藏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