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上课那个王凤鹂王老师啊,王老师她的先生崔居士啊,他们住在台北县的永和。他爸爸到台湾来,原来是在大陆,他们的祖父啊,就是他爸爸的爸爸,他祖父在大陆的时候,那个时候就像现在这样,就这里面讲的,灾伤或者灾荒或是饥饿,他的祖父就带着他爸爸就煮那个粥,然后放在马路边,因为过马路人很多。然后,以前在大陆灾荒,是很流行这种煮粥供养这些灾民。像我们以后就会提到了,以前那些善心人士他们怎么去煮粥供养那些灾民?他们还会雇人用扁担挑那个粥,那里面下面再放一点木炭,让那个粥可以保持热热的。然后再放一锅的碗,譬如说碗大概准备个七、八个,十来个,放筷子,然后就挑到那个巷弄里面,去给那些灾民来吃。到那边的时候,吃完再把那个碗跟筷借这些附近的人家、邻居,请他们分一点水出来,再把它洗干净,洗完以后再把它擦干以后,再放在扁担里面。那这一锅的稀饭大概可以煮个一百户或者一百个人这样吃,比方说顾十个人,挑十担,就可以把这整个村落,全部大家都有饭吃。
你看古人这样是行善,那现在时代当然是变了,但是那个精神跟那个心,我们要学。你看这样就让他不会饿死啦。所以我刚才讲说,那个崔居士的祖父,当时在大陆就是煮这个粥,救活了几万人。
那是积阴德啊,因为谁吃的你也不知道,就是免费供应啊。所以我曾经有一个朋友,曾经在纳莉台风来的时候,大家都没有饭吃的时候,因为食物都缺乏嘛,诶,我那位朋友就水灾的时候,因为台北市那时候,泡水泡得很厉害,他就买了一、两箱的面包,沿街就发放,这也是很难得的一个善心啊。我们不要说一听水灾来了,一直在看电视,哪里水灾,可是你从来不会出去救济啊。大陆那个华东水灾,那个水灾一来,台湾有慈善团体发动,要盖几百户的那个,到安徽去盖房子给这些灾民住。那大概十几年前,华东水灾,华南水灾,那很大,一栋房子大概要台币二十几万,二十五万,我记得好像是二十五万,我印象中啊。我二话不说我就捐一栋房子给大陆人住啊,安徽啊,我就去登记啊,我就缴二十五万,我就捐一栋房子啊。所以我们要有这种精神,人溺己溺,人饥己饥,是这样的一个精神。我布施是这样,一直这样不断的熏习上来的。
所以刚才讲那个崔居士,他的祖父就积了这个阴德,所以崔居士的爸爸,他跟他的弟弟曾经到东北松花江去玩。结果那个地方刚好冰天雪地,松花江已经结冰了,他们两个兄弟就在那个松花江,松花江那个冰上滑冰。结果不晓得里面有些地方比较弱一点,那个冰比较薄,下面有水嘛,他就踩空啦,一踩下去冰就破掉啦,那两个兄弟差一点沉下去啊,就沉到松花江那个水里面,就淹死啦,马上被人家发现,马上就救起来。你看他就有那种贵人,就是福报。然后那时候一九四九年,国民政府撤退到台湾的时候,兵荒马乱哪,他爸爸就跟着撤退啊,跟着撤退的时候,然后在南方的时候,差一点死掉啊,也差一点死掉,后来又被人家救起来,救第二次啦。
到台湾来以后,他爸爸是一个读书人,那思想比较前卫啊,当时就好像是写了什么问题,写了一些文章啊,有些问题,那后来就被送到司法单位,然后就关起来。然后他就在狱中就写《易经》,《易经》研究,写了一本书出来。那当时还没有被关以前,他爸爸有去给人家算命,那算命就跟他讲,那时候已经到台湾来了,他说,这个人应该已经死掉啦。我们常常看到,读《感应篇汇编》的或者去行善的,他说本来应该编入饥饿籍啦,怎么还活着呢?他爸爸也是这样。他说,算命的说,诶,这个已经死掉啦。这个可以算得出来,各位你们不要以为算不出来,那是定数啊。
摘自《太上感应篇汇编》(第三十五集) 黄柏霖警官主讲
文字稿来源【太上感应篇共修网】
版权所有:地藏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