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门宗现在学习禅宗中已经很熟悉了,因为云门宗是禅宗其中一种,里面的经典和智慧都是要我们用心和坚持去修行的。就是在修行的时候我们还要多去了解云门宗,才能更好的去修行,下面就是一起来看看云门宗家风吧!
云门宗以云门文偃为宗祖。因文偃住韶州云门山(今广东乳源县北)的光泰禅院举扬一家宗风,后世取其所居山名而命宗。
云门宗的思想可以上溯到石头希迁、青原行思,认为万事万物都体现真如,都有佛性;强调一切现成,即事而真。文偃的禅法,最著名的就是“云门三句”。《五家宗旨纂要》卷下载:
云门示众云:“函盖乾坤,目机铢两,不涉万缘,作么生承当””众无语。自代云“一镞破三关。”后德山圆明密禅师,遂离其语为三句:函盖乾坤句,截断众流句,随波逐浪句。
所谓“函盖乾坤”,即是说绝对的真理充盈天地之间,至大无外,无所不包,这一绝对真理,即是灵虚不昧的宇宙之心,它随缘现为万相,即是法相;作为成佛根据,即是佛性,也就是六祖慧能所说的一切万法从此出的真如佛心。缘密曾用颂体解释说:“乾坤并万象,地狱及天堂,物物皆真理,头头总不伤。”世间万象,唯真如显现,上至天堂,下至地狱,真如遍在,充满法界。故山河大地、天地万物均为真如所变现。于此,自然了解一切有情法性平等,一切众生皆具佛性,只要识得本心,自当领悟自他不二,物我同心。这样才能深切感悟到宇宙间青青翠竹总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的禅机妙谛。
其实,这一思想在文偃的开示中随处可见。《云门语录》载:“有僧问:如何是西来意?师曰:山河大地。问:向上更有事也无?师曰:有。问:如何是向上事?师曰:释迦老子在西天,文殊菩萨居东土。”兹告诉参学者,佛法遍在,不分西方东土。又说:“只如雪峰道,尽大地是汝自己;夹山道,百草头上荐取老僧,闹市里识取天子。洛浦云:一尘才起,大地全收;一毛头,师子全身。”“师以拄杖指前面云:乾坤大地,微尘诸佛总在里许 。”文偃无不在向学人昭示一个真理:万法一如,清净法身遍及一切处;法性平等,山河大地与自身无差别。
既然文偃认为万法一如等无异,自他不二法性同,世界即我,我即佛,那么,其禅法自然过渡于“云门三句”的第二句“截断众流”。所谓“截断众流”,就是要破除学人的烦恼妄执,反对执著于语言名相,从而达到“函盖乾坤”的境界。文偃正是这样悟道的:《五灯会元》载,文偃去参睦州和尚,睦州闭门不见,文偃三日和门,“至第三日,州开门,师乃拶入,州便擒住曰:道!道!师拟议,州便推出曰:秦时du轹钻。遂掩门,损师一足。师从此悟。”这就是“云门脚跛”的公案。文偃本心前来参学,被睦州突如其来地当胸抓住,令他快道,目的在于截断他的思路,使其当下无所用心,无从开口,立悟世谛门中一法不立。
文偃开示学人,若欲得自在之境,须除去法我二执。他认为修道人在修行中最易犯三种病,即“云门三病”。其一是指修行未到悟境,仍停滞于相对分别之迷妄中。其二是已达悟境,然因执著悟境,以致无法自由自在。其三是自以为已至悟境而得不依于一物之自由。其实,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自心与外物是不可隔绝的。文偃在日常开示中贯彻了这一思想“僧问:如何是佛?门云干屎橛。”干屎橛为污秽之物,而佛为清净身,云门以不净答清净之问,乃示人当离分别妄想,若执妄心分别,其过大于须弥山。表现文偃截断差别妄想之禅法精髓的莫过于“日日是好日”的公案。“云门垂语云:十五日已前不向汝,十五日已后道将一句来?自代云:日日是好日。”这里“十五日”并非一个特定的日子,实系借此截断学人差别妄想的分别智。日日好日,无须拣别,禅是直截了当的,不容权衡,不容拟议。云门为了截断葛藤,破除执著,接化学人常用一字来说破禅旨,禅林常称为“云门一字关”。
既然宇宙万象,平等一如,又破妄执情识,不取对待,那学人应于何处用功呢?这就是“云门三句”的第三句“随波逐浪”。文偃示众说:“乾坤之内,宇宙之间,中有一宝,秘在形山。”这“云门一宝”,即是变现万法的真如本心,亦即无位真人。修禅只要能随顺自然,任运自在,自识本性,别无用心,便为解脱。《五家宗旨纂要》概括为:“顺机接引,应物无心,因语识人,从苗辨地,不须拣择,方便随宜。”只有无心于事,无意于物,主客双泯,物我两忘,自然能得个大自在,识得本来面目。《云门语录》于此多有论述。如“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春来草自青。”“问:如何是西来意?师曰:久雨不晴。”这便是一种随顺自然的修行原则。学人悟得此境界,自会“终日说事,未尝挂着唇齿,未尝道着一字。终日着衣吃饭,未尝触着一粒米,挂着一缕丝。”在《五家宗旨纂要》中,三山来颂曰:“随波逐浪过前川,绿笠青蓑把钓闲,一曲渔歌江际晚,高低棹破水中天。”
总之,文偃机用,孤危险峻,其接化学人,只在片言只语之间,出语高古,句里藏锋,金风露体,三句可辨。“云门三句”可以说是云门宗的禅法核心和修行总纲。当然,也正是由于此宗宗风险峻高古,使中下根机者无缘亲近,一宗法脉仅延续了二百年。
文偃于韶州云门山光泰禅院开法以来,门下颇盛,法席常逾千人。法嗣弟子有六十余人,主要有白云子祥、德山缘密、香林澄远、双泉师宽等。其中尤以澄远为上首。他住益州青城山香林院,接人语句完全继承文偃的风格。澄远门下有智门光祚,门风险峻,光祚法嗣有雪窦重显、延庆子荣、南华宝缘等三十人。
云门宗至文偃门下第三、第四代弟子时,进入鼎盛时期,与临济宗并驾齐驱,成为禅宗中最活跃的两派。宋徽宗序《续灯录》曰:“自南岳青原而下,分为五宗 ,各擅家风,应机酬对,虽建立不同,而会归则一,莫不箭峰相拄,鞭影齐施,接物利生,启悟多矣,源派演迄,枝叶扶疏,而云门、临济二宗,遂独盛于天下。”北宋前中期,云门宗逐渐由岭南向北推移,出现了许多有影响的禅师,其中以圆通居讷和佛印了元、雪窦重显、大觉怀琏、慧林宗本及明教契嵩最为著名。
从禅史看来,云门宗僧人奉召住持京城寺院的人数众多,挟皇权之势,影响及于全国。如黄龙派创始人慧南,就借鉴了云门派的教禅特点,而设“黄龙三关”。杨岐派创始人方会,也在接化学人方面受到云门派的影响,北宋前、中期,尽管云门派和临济派共同推进禅宗的发展,然而云门派禅人贡献尤为巨大。从此宋徽宗到南宋末年,云门派度过了它的鼎盛期,逐渐走向衰微,尽管云门派传法世系未绝,但已不能代表禅宗发展方向。到了元初,其法系便无从考核,湮没无闻了。一宗之法脉仅延续了200年,这大概是由于其宗风突急,机辨险绝,言语简洁高古,只言片语蕴无限旨趣,接化学人又常是截断众流,不容拟议,几乎无路可通,非上等根机不易悟入,于众多中下根机难以沟通,所谓“孤危耸峻,人难凑泊”。或云峰悦禅师云:“云门虽有定乱之谋,要且无出身之路。”所以,云门一脉的绝传,绝非偶然。
以上就是对云门宗家风的相关介绍,希望可以对师兄有帮助。在修行的云门宗的时候要多加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我们才能更加的顺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守护不少的功德利益,所以我们在修行的时候一定要用心和正确方法。
版权所有:地藏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