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浊就是指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使人不顺心,不如意的事情。我们在学习佛经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用心和有诚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去修行。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佛教常说的五浊,以及五浊恶意是什么意思吧!
【五浊】:佛教名数,又名五浑,五滓,五种滓浊(污浊)等,梵语:pan~ca kas!a^ya^h!,藏语:sn~igs-ma-ln%a;“浊”,即污秽、浑浊;五浊,指末法时代减劫(人类寿命次第减短之时代)中所起之“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五种恶劣的生存状态。《阿弥陀经》曰:“能于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五浊恶世、浊恶世、浊世,皆指人均寿命自二万岁至十岁之间,再由十岁至二万岁之间,“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五种恶劣的生存状态充斥世间,现实世界充满烦恼痛苦的时代。五浊之始较轻微,渐次则随时代之变化而五浊炽烈,这个过程称为“五浊增时”。
在佛教的宇宙观里,认为世界处于成(形成阶段)、住(形成后的稳定阶段)、坏(坏灭阶段)、空(世界坏灭后的空无阶段)的永恒不断循环之中。世界完成一次成、住、坏、空的循环过程,称为一个大劫;成、住、坏、空这四个阶段中的每一个阶段为一个中劫;在世界的形成时期与坏灭后的空白时期,都不可能有众生居住,只有世界形成后的住劫与坏劫时期,才有众生住于其中。每一个中劫有二十个小劫。每一个小劫有一个升减过程。在世界形成之初的住劫时期,人均寿命八万四千岁,其后每100年减一岁,减至人均寿命十岁为终极点,这个过程即一个小劫的减劫时期;其后,人均寿命每百年增加一岁,直至增到八万四千岁,这个过程即一个小劫的增劫时期。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乃极长时间的计量单位;刹那是极短的时间计量单位。《妙法莲华经文句》卷四下记曰:“准《悲华经》,八万至三万亦不有浊,至二万岁为五浊始。”
(一)劫浊(梵kalpa -kas!a^ya )
谓时节之浊乱,指五浊中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等四浊之兴时。由于时节污浊而饥馑、疾疫、刀兵等灾害相继而起,生灵涂炭,无有宁日,众生衣食等资具皆衰损。《法华经·方便品》曰:“劫浊乱时,众生垢重。”于减劫之初人均寿命本为八万四千岁,后因众生贪、嗔、痴恶业渐长,德行日薄,人间之果报渐衰,心钝体弱,苦多福少,衣食等资具衰损,寿命亦每百年递减一岁,减至二万岁时,即步入劫浊。人寿减至三十岁时,饥馑灾起;减至二十岁时疾疫灾起;减至十岁时,刀兵灾起,世界众生无不被害,是为劫浊。故而可知:人均寿命自二万岁至十岁之间,再由十岁至二万岁之间,都是劫浊时代。
(二)见浊(梵dr!s!t!i -kas!a^ya )
指正法已灭,像法渐起,邪法转生,末法世之时,众生邪见增盛,执住于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等诸恶见而浊乱世间,世人知见不正,异说纷纭,莫衷一是,不奉正道,不修善行,是名见浊。如:有见、无见乃至六十二见等,而究其体,无非为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等五见。
《菩萨地持经》卷七以今世若法坏法灭之后,像法渐起,邪法转生,即称见浊。
《法华经·方便品》曰:“入邪见稠林,若有若无等,依止此诸见,具足六十二。”
《妙法莲华经文句》四之下曰:“见浊者,无人谓有人,有道谓无道,十六知见、六十二等,犹如罗网,又似稠林,缠缚屈曲,不能得出,是见浊相。”
《法华玄赞》四曰:“若于今世法坏法没,像法渐起,邪法转生,是名见浊。此以五见而为体性,多近外道恶见数生。”
(三)烦恼浊(梵kles/a -kas!a^ya )
指众生贪、嗔、痴等一切修惑之烦恼盛起。谓末法之时,众生邪见增盛,执住于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等诸恶,见浊惑乱世间,致使众生无爱无憎等诸善行丧尽,最下不净,多贪于诸爱欲,悭吝贪婪,嗔怒诤斗,谄曲虚诳,贪嗔嫉慢疑等诸烦恼极度盛行,摄受邪法而恼乱心神,是名烦恼浊。
(四)众生浊(梵sattva -kas!a^ya )
又名“有情浊”。谓众生受见浊烦、恼浊之烦乱的结果,致使道德尽丧,多诸弊恶,心身不净,不达义理,言行低劣,不孝敬父母尊长,不畏恶业果报,不作功德,不修慧施、斋法,不持禁戒等,由此,又进一步致使众生人间之果报渐衰,受小身、心钝体弱之果,苦多福少,是名众生浊。
(五)命浊(梵a^yu -kas!a^ya )
又作寿浊,此亦为前烦恼浊、众生浊之结果。谓减劫之初往古之世,人寿八万四千岁,于末法之世,因众生烦恼、邪见等恶业增长、炽盛,烦恼丛集,心身交瘁故,人均寿命次第转减短缩,寿数短促,乃至十岁,百岁者稀。因其以烦恼与邪见为浊之本体,寿命短缩即为其所招致之结果,故称命浊。
据《妙法莲华经文句》卷四下所载:“劫浊无别体,劫是长时,刹那是短时,但约四浊立此假名。众生浊亦无别体,揽见慢果报上立此假名。烦恼浊指五钝使为体,见浊指五利使为体,命浊指连持色心为体。”五浊之中,以劫浊为总,以其余四浊为别。四浊中又以见浊、烦恼浊二者为浊之自体,而成众生浊与命浊二者。其中见浊、烦恼浊是因浊,命浊是果报浊,众生浊则是行因得果之人浊。
五浊之说也散见于大小乘诸经论中,其顺序亦各各不同,而五浊之说明也并不一致。兹略述各说如次:
(一) 据《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四载,佛界与九界相织而产生五种之浑浊,称为五浊。即:
1、劫浊,谓见虚空遍于十方界而空见不分;有空无体,有见无觉而相织妄成,称为劫浊。
2、见浊,谓身以四大为体,见闻觉知壅令留碍,以地、水、火、风四大旋令觉知,相织妄成,称为见浊。
3、烦恼浊,谓心中忆识诵习,性发知见而容现六尘;离尘无相,离觉无性而相织妄成,称为烦恼浊。
4、众生浊,谓人朝夕生灭不停,知见每欲留于世间,业运每常迁于国土,于此而相织妄成,称为众生浊。
5、命浊,谓人之见闻原无异性,以众尘隔越,故无状异生,虽性中相知,然用中相背,同异失准而相织妄成,称为命浊。
(二)据《俱舍论》卷十二云(大正29·64a)载:
“言五浊者,(一)寿浊、(二)劫浊、(三)烦恼浊、(四)见浊、(五)有情浊。劫减将末,寿等鄙下如滓秽故,说名为浊。由前二浊,如其次第,寿命资具极被衰损。由次二浊,善品衰损,以耽欲乐,自苦行故,或损在家出家善故。由后一浊,衰损自身,谓坏自身身量、色力、念智、勤勇,及无病故。”
依《俱舍论光记》卷十二之解释,寿浊即寿命;劫浊即时;时无别体,约法以明,即以五蕴为体。烦恼浊以五钝惑(贪、嗔、痴、慢、疑)为体;见浊以五见(身见、边见、邪见、见取、戒禁取)为体;有情浊亦无别体,以五蕴为体;如此五浊,即寿浊起时寿命极短促,乃至唯有十岁;劫浊起时衣食等资具衰损;烦恼浊、见浊起则善品衰损;有情浊起则衰损自身,即身量变短小,色白者成黑,力强者变弱,正念正知者亦成邪念邪知,勤勇者成懈怠,无病者变成有病。以此五皆衰损故,鄙之如滓秽,故名为浊。
(三)《法华经·方便品》(大正9·7b)载云:
“舍利弗!诸佛出于五浊恶世,所谓劫浊、烦恼浊、众生浊、见浊、命浊。如是舍利弗!劫浊乱时,众生垢重,悭贪嫉妒,成就诸不善根故,诸佛以方便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
1、窥基《法华经玄赞》卷四等载:
(1)命浊,以本识名言种子由业所引的命根为体,善业力弱则命根渐短,此为杀生业之所招感。
(2)有情浊,以第八识及五蕴为性,虽多名第八识为有情,然今以五蕴假者作恶无善,名有情浊,故合第八识及五蕴为体。
(3)烦恼浊者,以五见外一切烦恼、随烦恼为体。
(4)见浊者,以五见为体。
(5)劫浊者,以色蕴四尘为体,或统以五蕴为体。盖烦恼增多,恶业尤重便招恶果,遂生三灾。
又,谓以上五者之所以名浊者,乃劫增时,三灾渐轻,烦恼转薄,众生向好,恶见渐微,命根转长,渐渐向胜,以上好可欣故名为清。然劫减时,小灾渐起,烦恼转厚,众生向恶,染见渐盛,命根转短,渐渐向劣,以下恶可厌,故名为浊。
《法华玄赞》卷四中,还举出了十二浊与五浊关系,诸佛国土,具足清净庄严,为利益众生,乃方便示现诸浊。此十二浊唯大乘具有,即随佛所化土之胜、劣而示现立之。五浊则仅据秽土相而立论,故通于大、小二乘。其中,十二浊之劫浊、时浊即五浊之劫浊;众生浊、难化众生浊即众生浊;烦恼浊、说种种烦恼浊即烦恼浊;命浊即命浊;外道乱浊即见浊。其余三乘差别浊、不净佛国土浊、魔浊、魔业浊等四种则非五浊所摄。
2、智顗《法华文句》卷四(下)载:
劫浊无有别体,劫是长时,刹那是短时,但约四浊立此假名,文云劫浊乱时即是此义也。众生浊亦无别体,揽见慢之果报上立此假名,文云众生垢重即是此义。烦恼浊以五钝使为体,见浊以五利使为体,命浊指连持之色心为体。而五浊之次第,以烦恼及见为根本,由此二浊而成众生,由众生而有连持之命,此四经时名为劫浊。此乃承袭吉藏之说。
3、吉藏《法华玄论》卷五载:
五浊中烦恼及见,正名为浊,此二所成之众生名众生浊,即此众生连持之命,名为命浊,此四种之时名为劫浊,若无前二,则后三不名为浊。此五,若以因果分别,则烦恼及见为因,余三为果。若以人法分,则众生为人浊,余四为法浊。若依时法分,则劫为时浊,余四为法浊,若统而言之,凡众生有此五,皆名为浊。此谓有众生即有众生浊;有时即成劫浊;有生死涅槃凡圣等见皆为见浊;有所得之心念生,即劳役观心,皆为烦恼浊;未得法身慧命即是命浊;因有此五,故不得一乘净观,障翳正道,岂得不名为浊。
(四)《瑜伽师地论》四十四卷十八页云:“言五浊者:一者、寿浊。二者、有情浊。三者、烦恼浊。四者、见浊。五者、劫浊。如于今时,人寿短促;极长寿者,不过百年。昔时不尔。是名寿浊。如于今时,有情多分,不识父母,不识沙门、若婆罗门,不识家长、可尊敬者,作义利者,作所作者;于今世罪,及后世罪,不见怖畏;不修惠施,不作福业,不受斋法,不受净戒。昔时不尔。是名有情浊。如于今时,有情多分习非法贪,不平等贪,执持刀剑,执持器仗,斗讼诤竞,多行谄诳诈伪妄语,摄受邪法,有无量种恶不善法,现可了知。昔时不尔。是名烦恼浊。如于今时,有情多分,为坏正法,为灭正法,造立众多像似正法;虚妄推求邪法邪义以为先故。昔时不尔。是名见浊。如于今时,渐次趣入饥馑中劫。现有众多饥馑可得。渐次趣入疫病中劫。现有众多疫病可得。渐次趣入刀兵中劫。现有众多互相残害刀兵可得。昔时不尔。是名劫浊。”
(五)《行事钞资持记》上一之三曰:“言五浊者:一劫浊,劫浊无别体,但四浊聚于此时。悲华云:从灭劫人寿二万岁时为劫浊。二见浊,五利使。三烦恼浊,五钝使。四众生浊,亦无别体,揽前利钝果报立此假名。五命浊,连持色心,摧年促寿。”
又,《十地论》卷一有不欲浊、威仪浊、盖浊、异想浊、不足功德浊、痴浊等六浊之说。而《毗尼母经》卷一之五浊,立业浊而缺见浊。《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卷二说有十二浊,即示现劫浊、示现时浊、示现众生浊、示现烦恼浊、示现命浊、示现三乘差别浊、示现不净国土浊、示现难化众生浊、示现说种种烦恼浊、示现外道乱浊、示现魔浊、示现魔业浊。《法苑珠林》卷九十八亦广列诸经论之异说。
[参考资料]:《妙法莲华经》卷一;《华严经孔目章》卷二;《杂阿含经》卷三十二;《菩萨地持经》卷七;《大方等大集经》卷二十一;《悲华经》卷二;《悲华经》卷五;《阿弥陀经》;《文殊师利问经》卷下;《注维摩诘经》卷三;《俱舍论》卷十二;《法华经义记》卷三;《顺正理论》卷三二;《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卷上一之三;《法门名义集》;《法苑珠林》。
以上就是对佛家常说五浊是什么意思以及五浊恶意是什么意思的相关介绍,希望可以对师兄有帮助。就是我们在学习的时候经常会遇到各种事情,但是我们也不要执着,不要多去想,慢慢的就是会好,
版权所有:地藏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