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西藏佛法,由于红教废绝律行,致佛教衰落,宗喀巴大师出而提倡律仪,始盛行黄教之化,乃至于今。太虚大师亦有见于此,故平生数次所拟之建僧计划中,皆以律仪为基始。然以隔于教内情势,致未有何成就,殊堪婉惜!盱衡佛教之现势,察往知来,中国佛教不欲宣扬久住则已,若欲宣扬久住,自利化他,研习戒学,注重律行,实为复兴中国佛教唯一有效之路!而向来之畏戒、忽戒、轻戒,乃出于佛徒错误的心理,为佛教严重之病态。
佛教之不振,佛徒思想行为之复杂紊乱,几无不导源于是。当知佛陀制戒,原在摄僧,以为正法久住之寄;而一切功德善法,亦无不以戒为基础而建立起来。故无论学何等佛法,都必须以戒为基础;因此,在家有在家应守之戒,出家有出家应守之戒;学大乘应持菩萨戒,修密法须持密教戒。法愈高,则戒愈难持;不持戒则无得法之分,是以学何乘法即须守何乘戒。而出家在家,分位不同,职责有异,依照律仪的差别,开遮持犯,亦各有其不同。断非以学大为名即可以背弃一切律仪!
关于出家众律仪,失去时地风习的(衣、食、住、乐)部分,可依「小小戒可舍」,及「毘奈耶缘起所显」之义,酌予斟定,一切使合于出家:少欲、知足、远离、精勤、正念、定意、智慧,不戏(即八大人念)的原则;并将为此土风习所易致讥赚各事(如食肉、吸烟等),列为应习应行的部分。凡是与淫、杀、盗、妄有密切联系的戒条,必须恪遵严守,因为不如此即不足以辨僧俗,严分际。如是,消除戒律不合时宜的观念,将重戒、持戒之心,普遍提起。既知戒律对修学佛法和住持正教的重要,则畏戒难持的心理,就会相对的减少。当知畏戒难持,而弃置不讲不学不行,这种心理根本就是错误的。学佛本是一种人生信仰自由的志业,无人可以相强,只是自己既信仰归心以后,就必须遵照所信仰的约束去做,否则又何贵乎有此信仰引?
近些年来,因为佛教的旧有规制逐渐废弛,佛徒律仪不习不讲,大家懒散方便已成习惯,所以听到持戒才有恐惧畏难之心。若一向是这样传习的展转成风,又何难之有?倘发心学佛而进入佛法之人,都能按照其(七众)分际恪遵其应守的戒律,则未发心学佛者,畏难的就不会轻易进入,进入的就不怕难。如是,则混迹佛门、滥竽充数者自动减少,佛教内部,即可以逐渐庄严清净。故今日佛教中事,无论为自利、为利他、为健全佛教、为正法久住,都有赖于戒律的学习和奉行(不是指传戒与受戒)。此事看来似迂远,然不如此,绝不足以正本清源、救亡图存。今之学佛者,亦「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故真正忧心佛教之士,应于此特别留意,羣起励学,则佛教之振衰起弊即不难指日以待。
版权所有:地藏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