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结缘网

八触十功德之十功德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4-01-17 22:16:04作者:地藏网

在学习佛法时,师兄也要对佛学中的八触十功德有了解,它当中是有深意的,如果师兄能认真去了解,那么师兄就能有更多收获。但有的师兄八触有了解,可对十功德并不熟悉,为此,想知道十功德意思。那接下来一起看看八触十功德之十功德是什么吧!

八触十功德之十功德是什么

所谓「十功德」就是「空、明、定、智、善心、柔软、喜、乐、解脱、境界相应」,皆是心理上的变化。

在入初禅定之前,在心理上会有几种应有的变化:

还没有入禅定前没有真正的空--也就是这并非般若空性的空,但是,内心里头会比较干净、比较空灵,不会很复杂、不会有很多的烦恼,能够放下那些没有必要的、夹杂的信息;换句话说,可以很容易舍弃很多东西,如名、利、财、食、睡,这些通通可以放下。

一个行者端身正坐,假如还夹杂着这些东西,你怎么有可能修行?看起来在这里坐着,蛮像一回事,其实心理正在百般计较,那不叫行者了。

所以,我们自己可以检讨得到,是不是把这些放下了?这当中,难免还有一点淡淡的习气在,因为还不是真正的成就;但是粗的、粗中细的、细中粗的这些部份,要通通把它放下才对,这是第一个。

我们可以检视自己,如果还有一些莫名其妙的挂在心头,那就是在参话头的过程中,没有进入状况。参话头是让我们停心,把心停住;心一停,那些杂思杂念,应该不再染着上来才对。既然没有那些杂思杂念,舍的功用就发挥了,空灵的现象就现前了。那么,我们看看,心理的这一相,第一相,你有没有现前?这是我们在抽象中来讲的心中相貌,行者入初禅定前,心中应有的相貌。这是第一相叫作「空」,当然,它跟般若空性的空,是不一样的。

第二个相貌是「明」。明是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在作什么,你很清楚。你把那些杂思杂念舍弃以后,那么在体上,心理的作用应该很明白。虽然这些还是凡夫的心理作用,但是,身为一个行者,对于凡夫的心理作用是很清楚的;凡夫自己本身是不清楚,那行者是很清楚的。所以,凡夫的心怎么动?行者可以看得很清楚;这个看不清楚,就表示你还是凡夫。行者对于这个基本的部份,应该要掌握得很好,你不应该掌握不到,这个是很重要的一个关键。

所以,我们跟各位讲心王、心的存在、那个意识形态,你自己要知道。别人的意识形态不知道怎么样,但是,心的作用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你可以看得很清楚。若自己的意识形态是什么样子你都搞不清楚,你怎么知道人家的意识形态是什么样子。所以,自己的心的作用,一定要弄得很清楚。这个叫「明」,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第三个相貌是「定」。这个定是世间人讲的定,也不是禅定的定;定字是一样,但意义不同,因为还没有到达初禅定,哪会现禅『定』的相?但是,像世间人讲的,他一辈子只上一个班,从毕业到退休一直在那里,心也从来没有波动过,这个就是世间所讲的定。

我们的心,经过这样的停心训练,参话头、看话头、守住这个话头,那么现在,你是不是安住在这里,而不会起烦恼?这个就是定。参这个话头,结果又在看那个话头,望着那边一个话头;跟同修讲一讲「啊!你参『念佛是谁?』那我在参『拖死尸者谁?』到最后,我会不会拖个尸体?我看我还是参『念佛是谁?』好。」这样根本没有定啊!你管人家怎么样?你只要管好你自己,管到别人头上去干嘛?

每天进禅堂,坐、跑、站,在心里会不会想「耶!今天天气这么好,出去溜一溜不知道多好。」会的话就是没定!还有这种情况,表示我们的法在行法上,你还不得力,你还没进入状况。我们需要进入状况,大家要想一想,怎么排除其它的、闪动的妄念,这些都是行者要具备的心中相貌。你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吃饭的时候,还有挑选这个菜、挑选那个菜,心中不定。我们训练停心,不作余思余觉,安住在这个话头上,所以,定是入初禅定前的一个心中相貌,这是第三个。

第四个相貌是「智」。这个智不是我们般若智慧的智慧,因为你还没开智慧。这个智叫作「聪敏」。你很灵敏、敏捷、明利,对于事情、对于你心理的那种运作,你能够觉知到;不再像以前老是搞不清楚。

为什么禅修以后,人会变聪明了?为什么禅修以后,你会觉得比较有智慧了?假如,你现在脑子里头,还有那种感觉,好像一个馒头塞在你脑壳里头,那你就是一直没有进入状况。一个脑筋好像一块糕,说它硬硬的,又是软软的;说它软软的,又好像嚼不动。「你讲,我听」可以,那么,换你来讲,我想就僵住了;就好像船搁在那个岸上,划也划不动,那就没有智。

这个地方的智慧,不是要你显神通的那个智能,这个智能只是把你那种僵化、惯性的那个部份给抖落掉。好像被卡住很久生锈的镙丝,你现在要把那些铁锈,先把它抖落掉,才有办法转得动,这个智就类似那个状况。

原来你那个心,一直卡在那个地方「就是这样、就是那样。禅坐不是什么都不能想吗?」一直有一些旧有的噪声,一直带在心上,放也放不下,自己一直在那边想「我这样对吗?我那个对吗?」这就没有智。当你把那些旧有的放下以后,自然就会灵巧起来;否则那些旧有的,就像那个锈一样,会把你给卡住了,你整部机器都动弹不得。

你能不能把那一些先给抖落掉?那你就会明利、会很清明,看事、处事、反应,那都会很灵巧,那就是我们讲的聪敏、伶俐;你的脑筋会有一种很清爽的感觉;脑筋一清爽,身体就会跟着清爽。一个脑筋好像甜糕一样,那你的身体就会像麻薯一样,动不得啦。经过这样的训练以后,我们的心应该会有这样的变化,这个是行者入初禅定前,心中应有的相貌。

以上四个叫「空、明、定、智」,第一个是空、第二个是明、第三个是定、第四个是智;这四个现在各位先用来检定一下:这段期间来的用功,现在你得力了多少?假如,你说「我不会检讨,你讲的那些我搞不懂。」那你的脑筋是石头作的。也代表整个禅修过程,你的心根本没有锤炼到;在停心的过程当中,你根本不是停心就是睡心,睡着了。

善心、柔软

当你产生前面的「空」、「明」、「定」、「智」后,我们内心就会出现变化,「善心、柔软」就一起都来了。

八触十功德之十功德是什么

前面已经介绍了行者入初禅前十种相貌中之六种,接下来要讲「喜」。

行者内心安住、使心停住,叫作「停心」。用我们的道场来讲,行者安住话头,深参话头的同时,你逐渐会产生一种「喜悦」。没有这个喜悦,那你当然不会再想参话头。当你参到枯寂的时候,你会觉得无聊,无聊就不会再参下去了,你会想尽种种办法跑掉。所以,喜,必须产生。用世间人的话来讲叫作「食髓知味」,我们叫作「法喜充满」。你有没有在这里产生这种喜悦?假如没有的话,那是弄错了。弄错了、用心不力,才不会产生喜悦。所以这一相,大家很容易作为一种检验。

有些人枯寂了,像枯木一样,没有喜、没有乐、也没有抗性,捡一句口头禅「佛来佛斩、魔来魔斩」,没有来就乱斩,坐在那里也不知道怎么样,「反正无聊嘛!今天没事再坐嘛!」那这样的话,没有「喜」,这个也不算修行。已经养成那种惯性,吃饱饭没事,两腿一盘,就坐在那里,跟木雕的像一样,这个不算修行、不算用功,这个下辈子会像狐狸精,就叫作野狐禅。我们应该要避开这个缺点,这个很重要。所以「喜」是自己检验自己工夫的一个方法。你有这种喜悦,那你坐着会充满活力。

第八个是「乐」。乐比较微细,这个比较微细的乐,你不一定在坐中感受到。跑香或者其它生活中,乃至洗脸、用餐,你都可以感受到那一种欢喜,你讲不出来。而且呢!你会经常的流露出来。眼神也好、脸相也好、身体的动作也好,你自己可以感受到,你成天非常的高兴,不知道高兴什么,好像每个细胞,乃至耳朵都在跳舞。这是获得大利益,内心里头,应该要到达这样的境界。假如没有这种感觉,你说有大成就,那都假的。假如,你一坐就有这种感觉,没有坐,就没有这种感觉,这表示还没有入禅定,因为你坐的时候才有,没有坐的时候没有。告诉各位:你有坐的时候,有;没有坐的时候,也要有。尤其是只要你想摄心,就有。那这个时候,你就接近禅定了。

所以修行是一个非常踏实的功夫,它不是虚幻、不是乱讲的。喜是比较粗的喜悦,乐是比较微细的喜悦,当这两个产生现象的时候,你就接近初禅定了。所以,这种喜乐,它不是世间的那种狂欢、中奖的高兴、或者结婚的高兴。不是!它是内心里头一种泉源,内心里头有一种很温暖的感觉,像一团火球在全身跑,全身发热的那种情况一样。

解脱

第三个叫作「解脱」。这个解脱也不是我们讲的真解脱,而是我们讲的「你内心的一些束缚完全放下了」,意识形态对你的束缚当然也减低了。因为你法执还没破,所以不可能说没有意识形态,但是,世间的妄想、执着、攀缘,这些你已经渐渐放下了。应该这个时候,你会有这样的经验:平日当妄念一起,你会想「啊!算了!不要想!啊!算了!」;有烦恼也会很快地想「啊!算了!别再烦了。」那这个就差不多了。「差不多」不是说你已经解脱,而是一种瑞相。

有烦恼,但能当下止住:「啊!不要想它。」,当你能够把困扰身心的妄想放下,那才叫作这里的「解脱」。这个解脱,不是了生死的解脱;这个是我们讲的粗中粗、粗中细、细中粗的这个阶段,那你要能够放得下。

我们刚开始坐着的时候,一坐下来别的没有,家里的大事、心中的仇恨窜起来的时候,在那边猛烦恼、妄想一堆、团团转,那你到现在「啊!算了!想那没意思,我到这里来又不是要烦那些的。」逐渐、逐渐这些会放下,这个叫作解脱。

随着这一种境界的来临,我们讲的「空、明、定、智、善心、柔软、喜、乐、解脱」的现前,你的相貌就开始转变。这些情况不一定来至于禅修,从人生中的修养,或者其它法门也可以获得,但是,禅修中的这一种经验,是最明显的,因为在坐禅的时候,这种境界你感受得最清楚,你自己比别人那么来的快、来的直接,这个叫作「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因为你就在这当中,所以你会知道。

其它的行法,有这样的状况,你自己未必知道,但是别人会先看到。因为你的改变,你自己没有留意到,但是外人一看,他可以看得到。但是禅修,你自己会比别人更清楚、更了解。一个真正的行者,自己有什么变化,自己是清清楚楚的,你有没有进展到这个地方,那你应该要能够掌握得到。到这里一共有九个,这九个当中,它已经逐渐让我们具足了要进入初禅定的一些条件。我们知道初禅定,五禅支:寻、伺、喜、乐、心一境性。

那么「寻、伺」就是「定、智」再加上刚才讲的「喜、乐」。这个时候,我们内心的变化,「善心、柔软」就一起都来了。

境界相应

心一境性也就是第十个「境界相应」,一般人喜欢讨论的是最后一个,境界相应。我告诉你,没有前面这九个,就没有后面那一个。没有前面这九个,只有后面那一个,告诉你:百分之百「魔!」你不用操心,百分之百就是魔。就像一个人格不完整的人,他修行的功夫很高,一定是魔。人格不完整,他有什么功夫?还不是那些飞天走壁、穿墙透壁,他学那些要干嘛?要不然,透过修行,他的人格一定会矫正过来。人格不能矫正过来,那么一切成就的是:上品魔王、中品魔子魔孙、下品魔女。所以,基本人格一定要先具足。

那么前面这九个,正好告诉我们,是人格养成当中的完美阶段,你只有把这些妄想、欲望给放下,那你才有可能随着境界而进入禅定。假如没有这种状况,内心的疙瘩一直那么严重,你想要进入禅定,那是不可能的。

八触十功德之十功德是什么

所以各位在这个地方,要能够有相当的认识。你不要冒进、不要急躁。社会上有很多人,口口声声、空口白话,讲大话很多,无有是处,对你没有好处,死后下拔舌地狱。你讲那么多,根本没有那个境界,那就大妄语啊。看起来好像头头是道,事实上,不是那么一回事。有没有呢?

所以「十功德」是修行人一个非常好的指标。从十功德的介绍,各位可以了解到,修行人为什么那么内敛,而不是很放射的,因为他是真实的走上来。我们在整个奋斗修行的过程当中,希望大家经常的以这个来作自我勘定。

行者要入住初禅之前的十种相貌:十种心中的相貌,你自己要懂得检验自己,至少要以这个作为标竿,往这边去靠拢,修行不要盲目,这是很好的一种检定的方法。

至于一坐下来,不用功则已,一用功就打瞌睡,那是太累或营养不良,自己要去调整。或者,一坐下来,就猛打妄想,眼睛张很大,那是精神太旺盛。学习的整个过程中,会有这些现象。

把这些昏沈、掉举、加上八触十功德,算一算,一共就有二十几种状况。这二十几种状况,在整个过程中会交互的出现。这在基础的时候,都跟各位讲了,你必须去分辨清楚。然后,那些境界现前,我们叫作「不相应行法」,它与法不相应,你就随它过去,不要理它。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热门内容

  • 相关专题

  • 月排行榜

版权所有:地藏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