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入菩萨行论》分二:一、论名;二、论义。
论义分三:一、入造论之理;二、所入之自性;三、圆满结尾。
乙二(所入之自性)分三:一、入者所依补特伽罗;二、入者之意乐;三、趋入之方法。
丙二(入者之意乐)分二:一、发心之功德;二、受持之方法。
丁一(发心之功德)分三:一、真实之功德;二、具功德之合理性;三、赞叹具发心之补特伽罗。
戊二(具功德之合理性)分二:一、教证之合理性;二、理证之合理性。
此处讲菩提心的功德和利益,包括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共同的功德、利益和特殊的功德和利益。愿菩提心的功德和利益是不可思议的,但若是和行菩提心的功德和利益相比的话,行菩提心的功德和利益更大,更不可思议。
发菩提心有如是的功德和利益吗?行菩提心有如是的功德和利益吗?通过教证和理证说明。若是在自己的内心当中对此理生起疑惑的话,应该以教证和理证给自己回答:“那当然”;若是身边有众生对此理生起疑惑的话,也可以以教证和理证给他们说明菩提心的功德和利益。让自己、让众生都心服口服,这样才可以。
前面我们是以教证进行说明。伟大的佛陀释迦牟尼佛当时在世时,身边很多众生(主要是一些小乘修行人)也是对此理有所怀疑,佛陀当时就给他们宣讲发菩提心的功德、利益,引他们入大乘佛道,佛陀所宣讲的这些就是教证。
不仅是以教证能说明这样的真理,通过理证也能说明这样的真理。
己二(理证之合理性)分二:一、意乐殊胜;二、加行殊胜。
庚一(意乐殊胜)分二:一、意乐之所缘广大;二、宣说意乐超胜世间。
辛二、宣说意乐超胜世间:
昨天我们讲了第一个理证,今天继续讲第二个理证:宣说意乐超胜世间。在世间谁都没有这样的心,谁都没有这样的能力,所以说它是超越的,其功德和利益肯定也是不可思议的。
是父抑或母,谁具此心耶?
父母对自己的儿女绝对是有慈悲心的,希望自己的儿女能够离苦得乐,真心实意地想让自己的儿女离开痛苦,真心实意地想给予他们安乐,就是这样的慈心和悲心。父母也有这种发誓:希望他们能够离苦得乐,我要让他们离苦,让他们得乐。父母对儿女都有这种愿望。但是,父母想都没有想过,要将儿女们安置于佛果,让儿女们获得究竟的解脱。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究竟的解脱,根本没有想过要把儿女们安置于佛果,没有想过把他们从烦恼或轮回当中解救出来,也没有想过要断除他们相续当中的无明和愚痴。
父母对自己的儿女特别慈爱,有慈悲心,但是父母对儿女有没有菩提心呢?没有菩提心。他们希望儿女们能够离苦得乐,也会教他们一些离苦得乐的方法,但是这些方法都是背道而驰的。难道父母是在害自己的儿女吗?不是。那为什么这样做呢?就是因为缺乏智慧!现在的父母对儿女最好的利益就是让他上大学,出国留学;为儿女多赚钱,搞企业,一切都给儿女安排好。似乎这些就是父母对儿女最好的安排,也是最大的利益了。这些儿女们上大学了,出国留学了,然后大学毕业了,在国外研究生也毕业了,那么有没有解决问题?没有!内心的烦恼仍然存在,内心的痛苦仍然存在。也许这些大学生、研究生,他们内心的烦恼、欲望更大,更不得安宁,更不得解脱。这不是背道而驰吗?为什么这样呢?就是缺乏智慧。有的父母还没有醒悟,有的父母已经有所醒悟了。给儿女赚钱、办企业,也解决不了问题啊;你给儿女钱,让他做企业,也许他内心的烦恼和痛苦就更多了。现在世上有很多这样的人,刚开始没有继承家业的时候还挺轻松、自在的,一旦继承家业了,一旦一切财产都归自己了,他的压力更大了,内心的烦恼更重了,这不都是背道而驰吗?
父母缺乏智慧,没有菩提心,所以就是这样的结果。那怎么办?父母想拔除儿女们的痛苦,给予他们安乐,这没有错,那么真正痛苦的因和快乐的因是什么?是恶业和善业,善业是快乐的因,恶业是痛苦的因。善业也好,恶业也好,其根本是烦恼,烦恼的根本是我执。
善有有漏的善和无漏的善,有漏的善还是轮回的因、痛苦的因。这些业的根是什么?是烦恼。烦恼的根是什么?是无明。什么叫无明?就是我执。所以,你想让他们脱离轮回、脱离痛苦,就要帮助他们断除烦恼,帮助他们去除无明,这才是对他们真正的利益。昨天我们讲菩提心的时候说过,以智慧证悟菩提,这就是证悟菩提。他们证得菩提了,具有智慧了,就可以断我执,断烦恼。没有我执了,没有烦恼了,就不造恶业了,也不造有漏的善业了,这样才可以解决问题。只以悲心不行,还得靠智慧,这样才能解决根本问题。但是现在的父母做不到这些,为什么呢?因为缺乏智慧。
作为儿女,有时候我们是要听父母的,但是有时候也不能听父母的。比如说,我们今天要学佛,要出家修行,就不应该听父母的。《前行引导文》里讲:今天要上山学佛,今天要出家修行,真正有这个机缘,真正有这个发心,可以不跟父母商量,可以自己做主。这样是不是在伤害父母?不是。之所以不跟父母商量,是因为父母不明白,这个时候要听佛陀的,听具德上师的。佛和上师不仅慈悲,还具有智慧;而父母对你只有慈悲,没有智慧。
若是你真正能够上山修持佛法,真正能够出家修行,尤其是我们现在修的是大乘佛法,修的是大圆满法,今生就能解脱,即身就可以成佛。当你获得解脱,得到利益的时候,父母就会明白,就高兴了。那时你可以帮助他们,可以度化他们,这样做利益多大呀!也许他们暂时不明白,不支持,但这只是暂时的。既然你不顾父母的阻拦上山学佛,出家修行,做了自己的主,那么你一定要好好修行,不能让父母大失所望。若是你因为一想到这些而能更精进、认真学修的话,你很快就能有所成就,很快就能以事实证明给他们看,这个时候他们还能不服气吗?“哎呦!我当时的想法真的错了,现在这样多好啊!不仅自己快乐了,还可以帮助我们快乐;不仅自己解脱了,还可以度化我们。”
大家看看《百业经》,佛陀在世的时候有很多这样的公案。很多人出家时父母不同意,但是他们自己做主出家修行,最后获得了成就,具有了神通,然后到父母面前示现神通。世间人都相信神通,当他一示现神通时,父母都吓坏了,最后把父母都度进来了。父母不同意,自己坚决要出家,那你就要精进修行,尽快把神通修出来,然后下山给他们看看,给他们示现一下神通,让他们心服口服。那个时候他们都会跟你学,跟你修了。真的,就要这样。否则,若你自己为了逃避一些事情,为了偷懒、不想工作而留在山上,就是罪过了:第一,你没有听父母的话;第二,你自己没有精进修行。不用说度化父母,连自己都没有得到如是的功德、利益,难道这不是害己害他吗?
我这里不是说让大家不要听父母的话,父母对儿女都慈爱的不得了,这个不用说了,我们要有良心。但是父母在这个时候容易犯糊涂,犯错误,不是他们对我们不好,而是他们缺乏智慧,他们不知道怎样才能真正利益我们。
现在的很多父母都没有真正明白,而且迫于社会的压力,哪有把小孩子送到庙里的?哪有让子女在小的时候就学修佛法的?其实按道理来说,应该以智慧去利益子女,把他们送到一个正规的寺院,送到一个能真正学修正法的道场,给他们提供方便,资助他们,让他们学修正法,解脱烦恼。这是最大的利益,也是真正在究竟上利益他们。但是现在的父母,谁能听进去啊?谁敢这样做啊?你听不进去是你的问题,你不敢做也是你的问题,说明你的内心还不够强大。事实就是这样的。
这里讲的是父母对自己的儿女都没有菩提心,不能真正利益自己的儿女,更不用说对其他众生了。
是仙或欲天,梵天有此耶?
世间这些所谓的诸仙、欲天、梵天等主尊,也都没有菩提心。
“欲天”是欲界的天人,比如说帝释王等。欲界里也有属于欲界的天人,顶层三十三天住的就是帝释王。“梵天”指色界的梵天王。这些诸仙、帝释王、梵天王等所谓的世间主尊,他们对自己的眷属等众生也有一些慈心和悲心。他们为什么能获得那样的果位?为什么在世间有那么高的地位?说明他们有一定的利他心,有一定的慈悲心,但是他们都没有真正的菩提心。他们也希望自己的眷属能离苦得乐,甚至他们也下决心去做令自己的眷属能够离苦得乐的事情,但是都不能从究竟上利益这些眷属。
他们的眷属也可以指一切众生,比如梵天王认为所有的众生都是他幻化的,所以他把所有的众生都视为自己的儿女。实际上,众生不是他幻化的,而是以各自的业力显现的。帝释王,包括其他的天王、仙人等也都有类似的想法,他们认为众生是自己的儿女,希望这些众生能够离苦得乐。他们也有一些神通和神变,也能通过自己的神通和神变去做一些拔除眷属痛苦、给予眷属安乐的一些事情,但是都没想到把这些眷属安置于佛果,也没想过让他们修持证得菩提果的因——六度万行。他们虽然有神通,有神变,但是缺乏智慧;他们虽然名气大,地位高,在世间很厉害,也很有能力,但还是缺乏智慧。他们不知道什么叫佛果,也不知道怎样才能成就佛果,更不知道应该怎样去做才能真正利益眷属。他们有时候也会通过神通、神变去利益和保护眷属,给这些众生赐予一些悉地以及世间的福报,这也是要通过因缘的,在一些因缘具足的情况下,才能做得到。现在有很多外道信徒就是这样,他们完全把自己的解脱,把自己的快乐托付给这些仙人,托付给帝释王、梵天王等这些天尊。但是,这些天尊最终给你的成就、悉地可能就是神通、神变。若是这些信徒示现神通、神变的话,别的众生就觉得:“啊,太究竟了,将来可以升天了。”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了。但是,有神通,有神变,甚至能升天,能解决问题吗?解决不了问题。虽然有神通、神变,但是仍然有烦恼啊!虽然能升天,但是在天界也有痛苦,也解决不了问题啊!
所以,他们也缺乏智慧,没有菩提心。他们根本没有想到要让眷属解脱、成佛;即使想到了,他们也没有这个能力,因为他们自己都没有逃脱轮回,自己都没有断除烦恼和我执,怎么能教你断烦恼、断我执?怎么能让你解脱痛苦呢?没有办法啊!
彼等为自利,尚且梦未及,
况为他有情,生此饶益心,
“彼等为自利”:先不要说他们为了儿女或为了自己的眷属等这些众生,自己肯定是最爱自己的,自己绝对是应该能利益自己的,但他们即使为了自己的利益,甚至在梦中都没有出现过这样的心。既然如此,又何谈为他众的利益而在相续当中生起饶益心(菩提心)呢?
所谓的饶益心,是为了利益众生欲求佛果,为了获得佛果发誓修持六度万行的心。他们为自己都没有这样想过,没有这样做过,更何况为他众呢?这些人最爱自己,最能利益自己,为什么没生起最能饶益自己的菩提心啊?是不是他们不爱自己,是不是不愿意利益自己啊?不是,他们就是缺乏智慧,就是愚痴颠倒。缺乏智慧就是愚痴,愚痴就会颠倒的。他们不是不爱自己,不是不想利益自己,只是他们不知道、不会。既然如此,更不用说为了他众而能心里这样想,行为上这样做,不可能有饶益的心——菩提心。连为自己都没想过,怎么能对他人、对众生有这样的心呢?
他人为自利,尚且未能发,
珍贵此心愿,能生诚稀有。
“他人为自利,尚且未能发”:除了菩萨,别说属于世间的众生,即使是出世间的声闻、缘觉、阿罗汉,哪怕是为自己都没有想过发愿菩提心、行菩提心。
“珍贵此心愿,能生诚稀有”:这个利他心、菩提心太珍贵、太难得、太稀有了,超越了世间。那么谁有这样的心?菩萨才有这样的心!菩萨的利他心不是对部分众生,而是对一切众生,最终能完全利益众生。这种心是为救度一切众生;不是仅仅有这个心愿,还能真正利益众生,即让众生真正解脱成佛。只要解脱成佛了,就不会再痛苦、烦恼了,这是对众生的究竟利益。这种心是超越世间的,这种心不是随随便便就有的,别人都没有,但是菩萨有。我们的相续中一旦有了这种心,真的应该珍惜,因为它太稀有了。
庚二(加行殊胜)分二:一、加行所缘广大;二、其他无有如此加行。
辛一、加行所缘广大:
珍贵菩提心,众生安乐因,
除苦妙甘霖,其福何能量?
“珍贵菩提心,众生安乐因,除苦妙甘霖”:这样珍贵、稀有的菩提心堪为一切众生安乐之因,遣除有情痛苦终极之妙药的珍宝菩提。如同能遣除一切疾病的妙药一样,菩提心能遣除众生心灵上一切疾病和痛苦,真正能让众生获得安乐,是获得安乐之因。
“其福何能量?”它的福德怎么能衡量得出来呢?佛在《吉祥施请问经》当中讲:“菩提心福德,倘若有形色,遍满虚空界,亦将超胜彼。”发菩提心所得到的福德,若是有和柱子、墙等一样的形色,整个虚空也容纳不了,真是不可思议啊!
现在很多人崇拜的那些明星有没有菩提心?不说那些佛菩萨化现的明星,普通明星都没有菩提心。国王、总统有没有菩提心?没有(不算佛菩萨化现的)。菩提心多珍贵、多稀有啊!若是具有菩提心的人,哪怕他是个乞丐或者残疾人,我们也应该崇拜他,应该成为他的“粉丝”!因为他具有菩提心,这才是真正超越的。我们若是要崇拜一个人,想成为一个人的粉丝,就应该崇拜有菩提心的人,应该成为具有菩提心的人的粉丝。
真的,大家不要颠倒啊!即使他的名气再大,地位再高,权势再大,若不具备菩提心,没有发菩提心,也不值得崇拜和追随。而菩提心才是超越的,也是珍贵、稀有的。
菩提心能遣除一切众生的痛苦,能给一切众生究竟的安乐,这个福德是不可思议的啊!若有形色,整个虚空也容纳不了,这讲的是菩提心的功德、利益。这都是真言,讲的都是真理!大家无论想利益自己,还是想利益众生,都应该去发菩提心,应该好好地修持菩提心,这是唯一的选择,这是唯一的方法,其他的都是背道而驰的。
仅思利众生,福胜供诸佛,
何况勤精进,利乐诸有情。
“仅思利众生,福胜供诸佛”:仅仅在心里想拔除一切众生的痛苦,想给予一切众生安乐,想为了救度众生发誓要成佛,这个功德、福德比供诸佛还大。将整个世界装满各种珠宝,供养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这个功德、福德非常大,非常不可思议!但是仅仅心里想了一下,或者是有这样一个想法,也可以说是发愿菩提心,这个功德、福德远远超过刚才供养诸佛的功德、福德。
佛陀在《三摩地王经》中讲:“俱胝那由他刹土,所有无量诸供品,恒时以此供圣士,不及慈心之一分。”“俱眡那由他刹土”,指这些尽虚空,遍法界,清净、不清净的佛刹。“所有无量诸供品”,这么大的容器里装的都是各种珍宝,各种珍贵、稀有的供品。“恒时以此供圣士”,时间不是百年、千年,而是恒时,以此供养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圣士”指佛陀。“不及慈心之一分”,也比不上一瞬间的慈心或愿菩提心。为了利益众生而欲求佛果的这样一个发心,其福德和功德远远超胜前者。可见,慈悲心多重要,菩提心多重要啊!
现在很多人都在做一些形式上的善法,根本不去发菩提心。我们做供养、做布施也有不可思议的功德、利益,但若是没有菩提心的摄持,都是有限的、有漏的,都只能得到世间暂时的一些利益而已,根本不能成为解脱的因,不能成为成佛的因。若是发了菩提心,哪怕一刹那的善根,也是解脱的因,也是成佛的因。不一样啊!石头再多,再大,也是石头,不能成珍宝,也不能用来做装饰;而黄金就不一样了,虽然只是一克黄金,那也是黄金,也属于珍宝,可以用来做装饰。
也许有些人还不明白:“不可能吧?供养诸佛的功德、福德多大啊!”是大,但是若没有菩提心的摄持,就不能成为解脱的因、成佛的因,所以要有菩提心的摄持。不是说其他善根没有功德,但若是没有菩提心的摄持,即使你积累的善根再多、再殊胜,也只能得到人天的福报,只能成为世间福报的因,这还是有限的、有漏的,还是解决不了根本上的问题。
大家做供养,做布施,做忏悔,修忍辱,这都没有错,这都是要做的,但是都要有菩提心的摄持,这很重要。有菩提心的摄持,这些才能成为解脱的因,才能成为菩提的因。我们每天上早、晚课,每天闻法、修法,每天上供下施、忏悔、修禅定,有没有菩提心的摄持?若是没有菩提心的摄持,这些都是轮回的因,始终还是烦恼。
是否有菩提心的摄持,结果差距很大,这个差距是本质上的差距,就像石头和黄金,石头再多也比不了黄金。若是相续当中没有生起菩提心,即使行持的善法再多,所积累的福德再殊胜,也没有多大意义。
辛二、其他无有如此加行
众生欲除苦,反行痛苦因,
愚人虽求乐,毁乐如灭仇。
“众生欲除苦,反行痛苦因”:世间的凡夫特别想离开痛苦,但恰恰相反,行持的却是痛苦的因。如《前行引导文》里所讲,想获得安乐,但是不知道去种安乐的因——行持善法;想脱离痛苦,但是却拼命地去做痛苦的因。所想与所行背道而驰,这就是凡夫。
众生都想脱离痛苦,但所做的却是杀生、偷盗、邪淫,吃喝嫖赌,坑蒙拐骗,还为此洋洋自得……这都是烦恼的因、痛苦的因,暂时和究竟上都会给你带来痛苦和烦恼。众生都想获得安乐,不去做获得安乐的因——行持善法,却去做这些痛苦的因,最终给自己带来的都是痛苦。
如果你想远离痛苦,先要断掉痛苦的因。没有因,才没有果,因结束了,果才结束。如果你想获得安乐,就去做安乐的因——行持善法,断恶行:不杀生,保护自他的生命;不偷盗,行持布施;不邪淫,受持戒律;不妄语,说谛实语等等,这样你的身心才能得到安乐,身心才能得到解脱。
“愚人虽求乐,毁乐如灭仇”:虽然想获得安乐,却不去做安乐的因——行持善法。你为了自己能够获得安乐,为了自己获得解脱,做的却都是痛苦的因,最终给自己带来的都是痛苦。这就像消灭敌人、仇人般的毁坏自己的快乐,毁坏自己的安乐。
我们的所思所想都是贪嗔痴慢疑,所做所行都是杀盗淫妄酒。虽然希求安乐,却通过自己的这些起心动念、言行举止,把自己内心的安乐、快乐如同消灭敌人一般的消灭、毁坏掉了。这就是凡夫的所做,一个凡夫就是这样的颠倒!
大家应该把这段偈颂当镜子,好好地照照自己,自己是不是这种人?自己的起心动念和言谈举止,到底是痛苦的因,还是快乐的因?
版权所有:地藏经结缘网